首页>>史志年鉴>>北京卫生年鉴
2006年北京市卫生工作概况
日期:2017-10-11    文章来源: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信息中心
      基本情况 2006年,全市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4878个,比2005年增加60个;其中医疗机构4752个,包括医院541个,医院比上年增加22个;床位总数81440张,比上年增加2363张,其中医院床位74762张,比上年增加2433张。卫生人员总数166278人,比上年增加930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26904人,比上年增加6961人;卫生技术人员占卫生人员总数的76.32%;乡村医生3811人,比上年增加19人。执业医师总数52795人,护士总数45647人。全市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院床位6.77张,执业医师4.44人,护士3.84人。2006年政府办医疗机构平均每一门诊人次医疗费用243.28元,平均每一出院病人医疗费用12527.96元。

  2006年北京市卫生事业费232506.43万元,比上年增长41.9%(上年卫生事业费为163851.17万元)。卫生系统固定资产983727.7万元。

  全年市政府安排卫生项目投资11.89亿元(含国家预算投资2000万元),其中6.27亿元安排给市属()单位基建项目,4.26亿元安排给区县54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建项目,1.36亿元安排给区县其他12个卫生建设项目。

  2006年,市卫生局所属()单位大型基建项自共计12个,其中在施项目4个,包括3个续转项目(北京地坛医院迁建工程、北京佑安医院改扩建一期工程、北京朝阳医院改扩建一期工程)1个新开工项目(北京儿童医院急救中心业务楼加层改造工程),总建筑面积19.94万平方米,完成投资38144万元(其中政府投资31500万元);已批立项、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的基建项目8(北京儿童血液肿瘤中心、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北京安定医院门急诊病房楼及附属用房、北京友谊医院干部保健楼、宣武医院改扩建一期、北京急救中心改造、北京安贞医院新门诊综合楼、北京胸科医院扩建门诊楼等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已投资31574万元(含征地拆迁费22000万元),其中安排政府投资31200万元。

  2006年北京市户籍人口1189万人,出生率5.34‰,死亡率5.28‰,自然增长率0.06‰。人均期望寿命80.07岁,其中男性78.36岁,女性81.82岁。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正式组建了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中心),首次将卫生应急工作纳入政府宏观管理建设。部门与地区之间的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进一步加强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与市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市交通伤害应急指挥部、市反恐怖应急指挥部、市消防应急指挥部、国境卫生检疫及民航总局等部门的合作,与香港、澳门建立了信息沟通与联防机制,联防联控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明显增强。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储备机制。进一步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机制,在重点时间、重点地点,对重点事件实行了零报告、日报告、月报告、季报告和年报告制度,报告的及时性和敏感性有了显著提高。

  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中,重大法定传染病监测网络得到进一步完善。新建立了职业病和国境卫生检疫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化监测报告系统,以及食品污染物和饮用水污染物规范化监测报告系统。加强了全市传染病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建设,形成了以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为中心实验室,12家麻疹实验室、6SARS实验室、101家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和16家人禽流感实验室为成员的重点疾病检测网络实验室,全面提升了疾病监测、预警、诊断和鉴别能力。全市疾控系统建立了19支受北京市卫生局统一调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小分队。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病业务楼工程已基本完成内装修和设备配置工作,市政配套工程的各项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中。

  在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方面,北京地坛医院迁建工程、北京佑安医院改扩建一期工程和北京朝阳医院改扩建一期工程(北京化学中毒救治基地)完成了主体结构封顶,目前正在进行二次结构施工。北京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改造工程、北京儿童医院急救中心业务楼加层改造工程、北京儿童血液肿瘤中心建设工程、北京友谊医院干部保健楼工程、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建设工程、宣武医院改扩建一期工程、北京老年医院门诊楼及附属用房建设工程、北京安定医院门急诊病房楼及附属用房工程等基本建设项目正按计划顺利推进。

  完成了卫生监督机构由事业单位调整为行政执法机构、卫生监督人员由事业编制调整为行政执法专项编制及划转为公务员的工作。全市卫生监督机构人员编制数增加到2011人,比上年增加了574人。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推进综合执法,建立并不断完善全市卫生监督执法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卫生统计信息平台得到进一步完善,形成了全市卫生机构人力资源数据库、部分卫生机构设备数据库和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出院病人信息数据库等3个基础数据库。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新型农封合作医疗管理信息系统、血液信息管理系统、卫生监督执法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等专项系统项目于上半年相继立项并启动建设。12320公共卫生公益电话于1130日在全国率先开通。

  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 市卫生局制定了《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安排意见》,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金大鹏任组长,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纪检组长任副组长,有关处室负责人参加的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严格实行责任制,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办公室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中央在京医院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由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有关部委(部门)与北京市卫生局组成协调组,负责联系协调中央在京三级医院。专项治理工作中,市卫生局广泛动员,深入教育,正面宣传,典型引路,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基本达到100%;突出重点,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加强督导,制定《首都卫生系统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督导方案》,建立了逐级督导工作机制;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健全了分级负责的办案工作责任制,与检察、公安、工商、药监等部门建立了情况通报、线索移交、案件查办、信息共享等相关机制,加强信息交流,加大查办案件力度,设立并向社会公布了全市统一的上缴回扣专项账户,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在专项治理工作中,北京市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开展了自查自纠,并提出整改措施,完善制度建设,在建立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成效。

   卫生防疫和重大疾病防控 全市重大传染病发病继续保持平稳。2006年,全市甲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69005例,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市未发生鼠疫、SARS、人禽流感、炭疽、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得到有效防控,结核病发病率保持了全国最低。迅速有效地控制了广州管圆线虫病事件,使160名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得到了及时诊断和治疗。

  以防控人禽流感、艾滋病、结核病、鼠疫、霍乱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全方位实施人禽流感监测;加强部门沟通与合作,完善了联防联控机制。由北京市疾控中心牵头与67家哨点医院、18个区县疾控中心、6家网络实验室组成的全市流感监测网络,加强了流感等季节性呼吸道疾病发病疫情监测。在全市开展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筛查,与教委联合开展了艾滋病“同伴教育”活动,推进艾滋病防治示范社区建设。完善了覆盖全市的结核病监测网络,实现病例的网上直报;建立了全市结核病和艾滋病双重感染的防治工作机制,加强了对学生、流动人口、监狱服刑人员等重点人群结核病防治工作。鼠疫预防监测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针对青藏铁路正式开通后可能带来鼠疫等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疫情暴发的危险,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到西藏、青海等地开展了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与军事医学科学院达成了防治鼠疫的合作协议。与铁路部门联合开展了人间鼠疫疫情现场处理应急演练。进一步规范肠道门诊建设,加强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完善信息报告制度,加大对社会宣传的力度。

  计划免疫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在多年保持全市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超过95%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免疫预防工作力度,更新了北京免疫规划程序,同时将A+C群流脑疫苗、麻风腮联合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全部由政府出资免费为儿童接种。政府出资800万元在全市建设免疫规划信息网络。继续对外来务工人员实施免费接种麻疹、流脑疫苗。进一步加强了狂犬病免疫预防,全市原有45家指定医院开设人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至年底,开设人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的医院数量增加到81家。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和冠心病等4种主要慢性病开展了社区慢性病费用控制与效果管理试点项目。以市人大审议通过《北京市精神卫生条例》为契机,启动了北京市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制定了项目实施计划,举办了项目管理培训班。各区县对贫困、重症精神病人全部实施了免费用药。

   社区卫生工作 全面实施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取得了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的历史性突破。8月,制定了《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及配套文件,明确了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对社区卫生服务常用药品实行政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改革人事管理和收入分配制度等推进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改革的重要措施。自1225日开始,本市在全国率先实行社区卫生服务常用药品政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确定了310个生产企业的312个通用名923个品种规格包装的成交药品,这些药品以治疗社区群众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为主,约占社区全部用药的80%。本次集中招标采购的药品成交价较上年全市医疗机构药品招标采购价平均下降了21.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律取消15%加价率,实行零差率销售。以上两项相加,预计较上年为老百姓让利3亿元左右。

  农村卫生服务 全面完成10个远郊区县改扩建13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9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任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推广。2006年,全市参合农民达到261万人,参合率86.86%;筹集资金3.48亿元,报销补偿2.2亿元;门诊补偿69万人次,住院补偿8.7万人次,健康体检17万人次。全年完成农民无害化户厕改造10万户,在郊区农村完成各类改水工程190项,安装32套水质处理设备和100台消毒设备,进一步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顺义区被全国爱卫会正式命名为国家卫生区。年度创建北京市卫生村80个。第二周期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持续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效,城八区二、三级医院向受援单位派出兼职、挂职医务人员共1288人;优先、减免费用接收受援单位进修人员500人,参加义诊专家2192人次,咨询、诊治农民群众112002人次,讲授健康教育7852课次。捐款、捐药、捐设备总价值约1049万元。

  医政管理 在全市各级医院持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和“创建人民满意医院”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全市三级医院门诊、住院、手术患者的数量与上年相比明显增长,部分大型综合医院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出现下降。相继成立了病理、核医学、消化内镜、护理、采供血、临床输血等6个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进一步完善了由卫生行政部门、专业质控中心和医疗机构共同参与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并实施了《北京市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惠民医疗服务的相关举措得到进一步落实,据不完全统计,全市三级医院惠民病床累计收治病人600余人,减免医疗费用900余万元。在全市符合检验质量条件的三级医院之间实行了临床生化、临床血液、临床免疫共31项检验结果的通用互认。

  卫生执法监督 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执法,以打击非法行医为重点,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秩序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先后组织了4次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行动,查处案件2042件。全面完成了全市35463家餐饮单位的量化分级管理评审工作,并在全市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职业病预防工作中推行量化分级管理评审的监管模式。进一步加强了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期间的卫生监督工作,圆满完成了重要节日和全国“两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等100多项重要活动期间的卫生保障工作。全年受理投诉举报案件10983件,处理率99%

  卫生人才培养和卫生科研 成立了市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实施意见》,对“十一五”期间社区卫生人才培养进行了整体规划,全面启动了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工程,组织了各区县全科医师骨干培训、全市社区医生培训,以及全科医学岗位培训考试。制定了《20062010年北京市乡村医生岗位培训规划》,积极开展乡村医生规范化岗位培训,接受培训的乡村医生共5704人,分布在202个教学点,通过远程教育和实践培训方式进行;继续推进乡村医生中等专业学历教育工作,全年共招收628名乡村医生进行了中等学历教育;进一步深入开展专科医师培训工作,共认可普通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10个,经卫生部批准的亚专科基地150个,每年可培训近3000名住院医师。圆满完成了为10个远郊区县医疗机构培养500名学科带头人、500名技术骨干的任务。

  卫生科技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2006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论文发表数量较上年有较大增加。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共资助科研项目296项,资助金额3726万元。由北京佑安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院等十余家医院90多位专家共同承担的北京市科技重大项目“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和治疗一体化研究”取得重大研究成果,为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提供了更加科学的依据。奥运健康遗产课题和紧急医疗救援课题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妇幼卫生 妇幼保健工作主要指标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户籍人口孕产妇死亡率7.8710万,较上年降低了50%,创历史最好水平;户籍人口婴儿死亡率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

  国际合作 积极探索与境外政府和民间卫生部门的有效合作机制,共签订国际合作项目、合作协议21项。作为中国/世界卫生组织20062007年度合作项目,开展了“北京市流动人口妇幼保健项目”和“贫困农村癫癎发病及治疗缺口的调查和癫癎病人关爱中心的可行性研究”两项工作。派出了第20批援几内亚医疗队。

  中医药事业 制定了《关于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实施意见》。组织全市三级中医医院与郊区()中医医院签订对口支援责任书。投入专项经费450万元,支持农村中医特色专科、特色诊区和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已有3个区县完成了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进一步开展了城市大医院中医特色专科(专病)优质资源辐射、带动农村中医发展的“北京地区中医专科(专病)携手网络工程”建设工作,建立了18个市级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大力开展乡村医生中医适宜技术的培训,实现了村村有中医药服务的目标。建成22个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中心及49个服务站,全市9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6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拨付专项经费570万元支持加强全市区县基层中医急诊和感染科建设;依托佑安医院和地坛医院两个中西医结合传染病防治基地,完成了中医药免费治疗艾滋病项目。开通了北京地区中医就医服务网上查询系统,及时向群众提供北京地区中医医疗服务信息。在全国首次以群众直接投票评选的方式开展了评选北京首届群众喜爱的中青年名中医和群众喜爱的中青年中医师活动。

  奥运筹办工作 全面部署卫生系统奥运筹办任务,完成了奥运会公共卫生、医疗急救保障和培训工作总体规划,制定了《北京2008奥运会与残奥会城市运行纲要——公共卫生安全保障》、《北京2008奥运会与残奥会城市运行纲要——紧急医疗救援与医疗服务》和《北京市卫生局奥运培训工作规划》3个指导性文件。市卫生局主办的“完成1个医院门诊楼、13个医院病房楼无障碍设施改造”、“识别、评估影响奥运会主办的重大卫生疫情风险,并提出防范计划”等2006年度奥运会前重点工作倒排工期折子工程项目得到顺利实施。成功举办了“2006北京中法急救与灾害医学论坛”、“奥运医疗救援与城市公共卫生医疗保障国际论坛”等一系列医疗卫生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会议。编写了用中外8种语言构成的《医疗卫生服务常用外语手册》,开发了“北京市卫生系统外语人才储备库系统”软件。

  精神文明和行业作风建设 以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在全市卫生系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了学习人民的好军医华益慰同志的活动;开展了第三届首都公共卫生文明单位和第一届首都十大健康卫士的评选工作,对树立卫生系统的正面形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信息中心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53973号-23    京公网安备110402450045号
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