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统计信息>>卫生统计公报
2010年北京市卫生资源与医疗服务发展情况简报
日期:2011-03-21    文章来源:SRC-44

 

一、卫生资源发展情况

2010年,我市各级卫生部门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逐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积极进行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卫生资源总量在调整的同时略有增加;同时,继续加强城乡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得到快速发展。现将2010年我市卫生资源发展情况概述如下(其中由于市统计局尚未发布2010年常住人口数,涉及人均资源的指标均采用户籍人口口径):

(一)   卫生机构总数略有减少

2010年底,全市卫生机构数达6539家(不含部队卫生机构及2972家村卫生室),其中医疗机构6377家(含52家三级医疗机构、114家二级医疗机构以及571家一级医疗机构)。

6377家医疗机构中,医院55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587家、妇幼保健院(所、站)19家、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8家、急救中心()7家、疗养院2家、门诊部794家、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护理站3390家。

2009年比较,卫生机构减少64家(医疗机构减少7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增加192家(原卫生院均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部增加26家。其他卫生医疗机构变动不大。

注:本报告数据根据《2010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要求进行统计,卫生机构的统计口径是指从卫生、民政、工商行政、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法人单位登记证书,为社会提供医疗保健、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服务或从事医学科研和医学在职培训等工作的单位。因此,本报告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统计界定原则是以《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法人单位登记证书为准,与市社管中心的统计口径有所不同。

(二)      卫生人力总量增加

卫生人力总量即“卫生人员”与“乡村医生和卫生员”之和。2010年底,全市卫生人员数达22.0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3697人。与2009年比较,卫生人员增加1.2万人,增长了5.58%,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增加了27人。

2010年,卫生技术人员17.1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6万人,注册护士6.7万人。与2009年比较,卫生技术人员增加1.1万人,增长了6.64%;执业(助理)医师增加3606人,增加了5.78%;注册护士增加5704人,增加了9.26%,。

每千户籍人口卫生人员由200916.71人增加到201017.47人;每千户籍人口卫生技术人员由200912.88人,增加到201013.60人;每千户籍人口执业(助理)医师由20095.00人,增加到20105.24人;每千户籍人口注册护士由20094.94人,增加到20105.35人。

*由于2010年全市常住人口数将来源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此数据尚未发布,因此,本报告中千人口资源数据均采用2010年底市统计局发布的2010年户籍人口口径。

(三)      医疗机构床位略有增加

2010年底,全市医疗机构编制床位总数达94581张,比2009年增加619张,增长了0.66%;实有床位总数达92871张,比2009年增加2771张,增长了3.08%。其中:医院编制床位总数达85396张,比2009年增加1925张,增长了2.31%;实有床位总数达85935张,比2009年增加3464张,增长了4.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床位总数达5831张,比2009年增加2160张,增加了58.84%;实有床位总数达4238张,比2009年增加2037张,增加了92.55%。

每千户籍人口医疗机构编制床位由20097.54张,减少到20107.52张(编制床位虽然2010年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小于我市户籍人口的增长幅度,因此,每千户籍人口拥有编制床位略有下降);每千户籍人口医疗机构实有床位由20097.23张,增加到20107.38张。每千户籍人口医院编制床位由20096.70张,增加到20106.79张;每千户籍人口医院实有床位由20096.62张,增加到20106.83张。

(四)      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

2004年以来,我市着力加强基层卫生体系建设,社区卫生事业发展势头良好,尤其是2007年以来,全市大力推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工作,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得到加强。截止2010年底,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587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27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数达2268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8710人),每个中心平均73.2人;社区卫生服务站总人员222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808人),每站平均1.7人。与2009年比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增加192家,卫生人员增加8502人。

出于对基层卫生建设的统筹考虑,市卫生局投资上亿元为远郊区县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远郊区县卫生院纷纷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我市各区县已经没有单纯的卫生院。

截止 2010年底,全市村卫生室2972家,乡村医生和卫生员3697人。与2009年比较,村卫生室减少142家,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增加27人。

(五)      卫生机构总收入持续增长

2010年卫生机构总收入达到798.8亿元,其中财政补助121.4亿元,与上年比较总收入增加112亿元,上涨了16.31%,财政补助增加6.2亿元,上涨了5.38%。医疗机构总收入747.4亿元(政府办医疗机构总收入占医疗机构总收入的83.2%),其中财政补助97.6亿元;全市三级医疗机构总收入433.9亿元,其中财政补助54亿元;全市二级医疗机构总收入177.9亿元,其中财政补助21.4亿元。与上年比较医疗机构总收入增加103.3亿元,上涨了16.04%,财政补助收入增加6.5亿元,上涨了7.14%;全市三级医疗机构总收入增加49亿元,上涨了12.73%,财政补助收入增加2亿元,上涨了3.85 %;全市二级医疗机构总收入增加30.3亿元,上涨了20.53%,财政补助收入增加4.7亿元,上涨了28.14%

2010年,全市继续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经统计,2010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总收入为57.2亿元,其中财政补助19.1亿元,与上年比较总收入增加20.7亿元,上涨了56.71%;财政补助增加5.5亿元,上涨了40.44%

二、医疗服务情况

2010年,由于周末门诊的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进、城市社区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门诊和住院人数持续增加,卫生服务利用进一步提高。2010年,全市医疗服务仍持续增加,服务效率有所提高。现将2010年我市医疗服务情况概述如下:

(一)      医疗机构门诊、住院服务量增加

2010年,全市医疗机构(含诊所、医务室和村卫生室)诊疗人次数达14605.9万人次,出院人数达182.8万人次。与2009年比较,诊疗人次数增加1081万人次,增长7.99%;出院人数增加11.87万人次,增长6.94%。其中,三级医疗机构诊疗人次数4946.1万人次,出院人数102.1万人次,与2009年相比,分别增长11.41%和10.39%;二级医疗机构诊疗人次数3751.6万人次,出院人数63.6万人次,与2009年相比,分别增长11.63%和3.84%,一级医疗机构诊疗人次数2960万人次,出院人数14.2万人次,与2009年相比,分别增长了7.78%和2.68%。

2010年全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利用情况按机构类别分,医院诊疗人次数和出院人数继续增长,分别为9337.5万人次和170.9万人次,与2009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1.54%和8.9%。而同时,由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医疗服务利用度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方面门诊服务量大幅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卫生院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服务量也大幅增加。首先住院服务方面,2010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院人数3.7万人次,与2009年相比增加了2.6万人次,增长了239.4%;其次门诊服务方面,2010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总诊疗人次数由2009年的2001.5万人次增加到3044.4万人次,增长了52.11%。

诊所、卫生所和医务室诊疗人次数由2009年的892.35万人次减少到812.69万人次,降低了8.93%;而村卫生室诊疗人次数由2009年的488.28万人次减少到431.51万人次,降低了11.63%。

(二)      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提高

2010年,全市医疗机构(包括:医院、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专科疾病防治院)编制床位使用率为77.53%(实有床位使用率82.21%),其中,医院编制床位使用率为81.92%(实有床位使用率84.49%),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床位使用率为23.0%(实有床位使用率35.26%)。与2009年相比,全市医疗机构编制床位使用率提高3.1个百分点(实有床位使用率提高0.07个百分点),医院编制床位使用率提高2.14个百分点(实有床位使用率减少0.07个百分点)。

另外,按照医疗机构级别分,全市三级医疗机构编制床位使用率为90.03%(实有床位使用率93.87%),比2009年提高了3.28个百分点(实有床位使用率提高了0.77个百分点);二级医疗机构编制床位使用率为86.75%(实有床位使用率85.38%),比2009年提高了4.23个百分点(实有床位使用率提高了0.4个百分点);一级医疗机构编制床位使用率为45.37%(实有床位使用率52.5%),比2009年减少了0.47个百分点(实有床位使用率减少了2.67个百分点)。

(三)      医疗机构平均住院日缩短

2010年全市医疗机构平均住院日为13.7日,比2009年缩短0.23日。

按医疗机构类型分,各类各级医疗机构平均住院日多为缩短。医院平均住院日为14.0日,比2009年缩短0.52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住院日为11.2日,比2009年的15.1日缩短了3.9日。2010年全市三级医疗机构平均住院日为12.8日,比2009年缩短0.88日;二级医疗机构平均住院日为14.9日,比2009年略延长0.78日;一级医疗机构平均住院日为15.4日,比2009年缩短了0.8日。

(四)      医疗机构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住院床日数增加

2010年,医疗机构医师日均担负诊疗9.0人次、担负住院1.2床日,与2009年相比日均担负诊疗人次和住院床日分别增加0.2人次0.02床日。其中,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8.9人次、担负住院1.7床日,比2009年相比日均担负诊疗人次和住院床日分别增加0.52人次和0.03床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日均担负诊疗16.2人次,担负住院0.2床日,比2009年相比日均担负诊疗人次和住院床日分别增加了1.7人次和0.1床日。

按照医疗机构级别分,全市三级医疗机构医师日均担负诊疗9.4人次、担负住院1.8床日,比2009年相比日均担负诊疗人次和住院床日分别增加0.56人次和0.05床日;二级医疗机构医师日均担负诊疗9.5人次、担负住院1.7床日,与2009年相比医师日均担负诊疗和住院床日分别增加了0.62人次和0.02床日;一级医疗机构医师日均担负诊疗9.7人次、担负住院0.7床日,与2009年相比医师日均担负诊疗和住院床日分别减少了0.31人次和0.11床日。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信息中心 |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53973号-23    京公网安备110402450045号
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