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北京市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简报
日期:2009-06-05         来源: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

一、基本情况

全市登记注册的各级各类卫生机构4878个(不含部队卫生机构及2762家村卫生室),同比增加了60个,占总数的1.23%。其中:医疗机构共4752个,包括非营利性机构2874个,占医疗机构总数的60.48%, 营利性机构1878个,占医疗机构总数的39.52%。卫生机构按经济类型分类:国有2478个;集体381个;联营39个;私营1189个;其他经济类型791个。同去年相比,国有、集体及联营的卫生机构数均有所下降,而私营机构比去年增长了5.97 %,这与我国卫生医疗市场化机制改革的倡导有关,是医疗机构走向市场化的体现。按设置主办单位分类:政府办642个,其中卫生部门办545个,企业办1026个,其他办3210个。按机构类别分类:医院541个;疗养院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个(独立法人单位);卫生院164个;门诊部505个;急救中心5个;采供血机构9个;妇幼保健院所18个;专科疾病防治院2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8个;卫生监督所20个;医学科研及其他机构70个;诊所、卫生保健所、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3468个。

全市卫生机构床位数呈稳定增长趋势,共有床位81440张,比去年增长了2.99%,其中医院共有床位74762张,比去年增长了3.36%,卫生院床位3826张,比去年减少了3.35%。

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2.69万,同比增加了5.80%。其中:执业医师5.28万,占41.60%;注册护士4.56万,占35.97%;药剂人员0.84万,占6.58%;检验人员0.56万,占4.41%;其他卫生技术人员1.45万,占11.44%。

全市每千人口拥有卫技人员10.67人,同比增加0.43%; 每千人口(户籍人口)拥有医院床位6.77张,同比基本持平;每千人口(户籍人口)拥有执业医师4.44人,同比基本持平;每千人口(户籍人口)拥有注册护士3.84人,同比略有增加。

二、        医院医疗服务情况

2006年医疗机构诊疗工作量、床位利用率及出入院人次数同比均明显上升,反映出老百姓对医院门诊和住院医疗服务需求不断提高的同时,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也呈上升趋势。全市1162个医疗机构诊疗人次数为8335.9万,同比上升9.91%。其中:门诊7433.7万,上升9.78%;急诊637.8万, 上升11.73%;门急诊占总诊疗人次的96.83%。健康检查人数431.5万人次。全年出院病人为132.7万人次,同比增加9.72%。住院手术为51.7万人次,同比增加6.50%。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为71.40%。全年平均开放病床为75445张,病床使用率78.01%,同比上升2.50%;病床周转17.58次,同比增加1.15次;出院者平均住院日15.82日,同比减少0.17日。全年开设家庭病床总数31854张,家庭卫生服务人次为632854人次。平均住院日是反映医疗资源利用率和医院总体医疗服务质量的综合指标,缩短平均住院日,是减轻社会与病人负担的主要措施。2006年全市医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同比下降0.17日。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无疑增强了居民对住院医疗消费的支付能力,而近年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加强管理、诊疗水平的提高及缩短平均住院日等改革举措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居民对住院医疗服务的消费。

三级综合医院平均每一医师全年担负诊疗人次为1709.86人次,全年担负住院床日为562.59日,年业务收入1161435.16元。

二级综合医院平均每一医师全年担负诊疗人次为1488.22人次,全年担负住院床日为418.38日,年业务收入492467.00元。

一级综合医院平均每一医师全年担负诊疗人次为1848.46人次,全年担负住院床日为276.11日,年业务收入284279.36元。

住院病人疾病分类构成:城区出院病人前五位疾病按顺序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恶性肿瘤。远郊县出院病人前五位疾病按顺序分别为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以及消化系统疾病。

2006年全市医院单病种费用同比有所下降,其中二级医院降幅较大。全市医院单病种平均费用同比下降3.60%,其中三级医院降幅为1.74 %;二级医院降幅为2.56%。全市医院手术病种平均费用下降了5.12 %,其中三级医院降幅为2.74 %;二级医院降幅为5.4%。全市医院非手术病种平均费用下降了2.5%,其中三级医院降幅为1.04 %,二级医院降幅为1.00%。

三、门诊和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

2006年全市二、三级医院人均医疗费同比均有所上升。

全市三级综合医院平均每诊疗人次医疗费为320.07元,比去年略有上升,其中医药费占61.75%,平均每一出院者住院医疗费为15431.09元,同去年相比增加了0.92%,其中医药费用所占的比例由35.24%下降到35.01%,而治疗费同比有所上升,但手术费同比则略有下降。

全市二级综合医院平均每诊疗人次医疗费为177.19元,比去年略有上升,其中医药费占65.79%,平均每一出院者住院医疗费为7288.09元,同去年相比增长了0.32%,药费虽然由总费用的41.48%下降到41.35%,但治疗费和检查费同比却在增长。

全市一级医院每诊疗人次医疗费为123.58元,其中医药费占67.57%,平均每一出院者住院医疗费为3900.21元,同去年相比下降了5.65%,其中药费所占的比例由去年的37.45%上涨到39.37%。

四、医疗机构资产及收支情况

在医疗机构中,平均每床占用的固定资产直接反映出病床所分摊的固定成本。同2005年相比,2006年全市医疗机构平均每床占固定资产金额均呈增长趋势,全市医疗机构平均每床固定资产为442.46千元,同比增长了1.12%, 其中非营利性机构的平均每床固定资产为427.10千元,同比增长了8.15%, 营利性机构平均每床固定资产为216.31千元,同比增长了43.86%。

全市医疗机构的总收入与去年相比增长了14.85%,其中财政补助收入增长了35.87%,业务事业经营收入增长为9.43%,总支出同比增长了16.67%。

五、        居民健康指标情况

全市人均期望寿命目前已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居民健康指标的高低是人们生活综合质量的反映,不仅要靠经济、文化教育和卫生等各方面提供保障,更重要的是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2006年全市人口平均期望寿命为80.07岁,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男性为78.36岁,女性为81.82岁。

全市年总的出生率为5.34‰,死亡率为5.28‰,同去年相比出生率略有上升,死亡率略有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6‰,全市婴儿和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4.66‰和3.42‰,孕产妇死亡率为7.87(1/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