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卫生信息化舆情监测周报第一一五期
日期:2012-07-31         来源: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

本次监测共收集到10篇相关信息,时间从2012年7月16日到2011年7月22日,监测范围包括全国主流媒体及政府网站等。本期主要内容:广东成立卫生信息化领导小组将建统一电子健康档案,户外数字标牌助力华盛顿州卫生部门公益宣传,中国医疗服务进E时代存信息泄露巨大风险,信息化建设与医疗体制:新医改之殇等。

目录:

1. 标题:广东成立卫生信息化领导小组将建统一电子健康档案

2. 标题:户外数字标牌助力华盛顿州卫生部门公益宣传

3. 标题:山东物联云辅助新西兰构建健康档案体系

4. 标题:中国医疗服务进“E时代”存信息泄露巨大风险

5. 标题:引“云”而医“聚”信为民

6. 标题:信息化建设与医疗体制:新医改之殇

7. 标题:河南省试点建设农村医疗服务信息化平台

8. 标题:安徽计划5年构建儿童医疗救治网儿科疾病实现远程会诊

9. 标题:医院物流传输系统助推数字化医院建设

10. 标题: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管理存3种不规范做法权威性待提高

详细信息:

1. 标题:广东成立卫生信息化领导小组将建统一电子健康档案

来源:南方日报?2012年07月18日

链接:

http://www.ce.cn/xwzx/shgj/gdxw/201207/18/t20120718_23502094.shtml

主要内容:

省人民政府近日成立省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由副省长雷于蓝任组长。记者了解到,广东将研究建立全省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据库。

昨天广东省政府官方网站挂出通知称,为进一步加强我省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省人民政府决定成立省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由副省长雷于蓝任组长,省政协副主席、省卫生厅厅长姚志彬和省政府副秘书长李捍东任副组长,成员涉及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厅、省物价局、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中医药局等8个厅局的相关负责人。省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省卫生厅承担。

记者从卫生部门了解到,广东将研究建立全省统一并可与国家数据库对接的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据库,按照国家有关药品、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医保信息等数据标准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信息技术标准化建设。加强区域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共享,逐步实现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药品监管和综合管理等应用系统信息互联互通。

2. 标题:户外数字标牌助力华盛顿州卫生部门公益宣传

来源:投影时代?2012年07月21日

链接:http://www.pjtime.com/2012/7/17546379.shtml

主要内容

华盛顿州卫生部门展开的户外数字标牌广告宣传活动提升了人们对百日咳的意识,并告诉人们如何保护他们自己和其他人。ClearChannelOutdoor(清晰频道户外广告公司)正在借助数字广告牌的力量帮助华盛顿州的卫生部门。

为了推广部门目前的广告活动,ClearChannelOutdoor在southernKing、Pierce和Snohomish县向该活动捐赠了10个数字广告牌,希望更多的青少年和成年人会看到这个信息,并接种破伤风白喉百日咳混合疫苗加强剂(Tdapbooster),保护幼儿远离百日咳。

华盛顿州是百日咳疫情的中心区。已经有超过2800个百日咳病例被上报,这是三十年来最多的一次。百日咳是高度传染的呼吸道疾病,会造成猛烈的急咳。这个现象会持续几个星期,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尤其是对幼儿来说。

数字广告牌被认为是一个很好的卫生传播解决方案,尤其是在危机时期。因为信息在危机发生后可以快速地散播,并且方便更新新信息。星际数字标牌凭借优秀的传播效能在国内卫生组织、医疗机构发挥着重要的医疗卫生传播作用。“ClearChannelOutdoor与许多大组织一起共事并提供支持,但是卫生部门的这个活动相当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孩子们的健康”,ClearChannelOutdoor西雅图塔科马(Seattle/Tacoma)部门主任PamGuinn说。“我们赞同卫生部门鼓励青少年和成年人了解疫苗接种,来确保所有孩子的健康和安全。”

卫生部7月份开始这个遍及全州的活动,并告诉青少年和成年人需要疫苗来保护幼儿远离疾病。ClearChannelOutdoor的努力只是这个活动中的一小部分,包括在43个广告牌和交通标志上广播信息,以此联系到最受百日咳疫情影响的城市。这包括上述三个城市里的数字广告牌。

3. 标题:山东物联云辅助新西兰构建健康档案体系

来源:大众日报?2012年07月17日

链接:

http://www.sd.xinhuanet.com/news/2012-07/17/c_112450883.htm

主要内容

记者从省科学院获悉,日前,设在该院的山东省计算中心已与新西兰卫生部门就物联健康医疗云项目在新西兰的推广应用合作签约。双方计划将该系统引入新西兰,服务于社区医院和居民,并辅助构建新西兰的健康档案体系。

物联健康医疗云平台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和超算,整合医疗机构体检、诊疗等信息,建立居民健康医疗档案,为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健康筛查、疾病预防和辅助诊疗,为医械和医药产品企业提供管理决策支持。目前,以山东省云计算中心、山东省数据灾备中心、国家超算济南中心为支撑,山东“物联健康医疗云”已在我省部分地区开始应用实践。

新西兰卫生部门表示,近年来新西兰社会老龄化趋势加速,加之地广人稀,老人远离儿女、远离医院,亟需构建老年人远程医疗系统。引进该系统后,可实现医生对老年人的远程医疗指导,同时也方便子女在第一时间掌握老人健康信息,为解决现实难题提供了一个全新思路。

4. 标题:中国医疗服务进“E时代”存信息泄露巨大风险

来源:半月谈?2012年07月16日

链接:

http://health.gmw.cn/2012-07/16/content_4558240.htm

主要内容

近年来,为缓解基层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我国许多地方积极探索医疗信息化建设,让人们享受到越来越便捷的医疗服务。通过搭建网络信息化平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之间、城乡之间共享优质的医疗卫生资源,提高了基层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

“十二五”,中国医疗服务步入“E时代”

过去,老百姓常常感叹:大医院看病难,在社区或乡镇医院,又担心硬件不好、技术不行。最近,半月谈记者在基层走访时发现,信息化医疗技术的应用,让专家“走”进了乡镇,把先进设备“搬”到了基层。

四川成都市金堂县的游崇志患有慢性脓胸,在县人民医院做检查治疗。通过远程会诊系统,县医院将他的病例传到华西医院。“原来准备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去看病,但医院说这里也能看到那边的专家。刚开始还不信,但我一坐在电脑面前,真的和华西医院的专家面对面了。”游崇志说,“没想到,我们不出门也能享受到专家服务。”

这一切,得益于华西医院建立的远程医疗系统。据华西医院院长石应康介绍,2001年,华西医院开始建设远程双向视频网络系统,2003年成立了四川省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医疗远程会诊中心,不仅能快速传输和查阅病历资料,还能提供紧急会诊、多科会诊等多项功能。经过几年来的发展,该远程网络已覆盖西部14个省市的200多个地区,入网医院逾500家。

信息化不仅给市民带来了方便,还让检验设备“空降”到基层。走进成都市新津县花源镇中心卫生院,半月谈记者看到,医院的化验室虽然不大,却能开展各类检查。

检验人员刘丹道破了其中的“玄机”:原来,医院将这些检查外包给一家专业化验机构,当天有专业人员来“取货”,再通过信息化平台将结果传回。“过去设备差,自己都不相信结果,现在检验又快又准。”刘丹告诉记者。

发放健康卡,方便就医诊疗

河南农民吴凤仙今年3月获得了由卫生部部长陈竺颁发的首张“居民健康卡”。据悉,全国首批居民健康卡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辽宁锦州市、广东佛山市同步举行了发卡仪式。

据了解,“居民健康卡”从功能上逐步统一现有的新农合一卡通和医疗机构就诊卡、免疫预防接种证,方便居民预约挂号,方便查询疫苗接种记录、既往就诊记录、检查检验结果以及开具处方、治疗工作,进行费用结算。上海市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已存入2750余万人的健康记录,实现试点区域内健康信息共享。

卫生部提出以居民健康卡为有效载体,可以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以及国家、省、地市县3级卫生信息平台的信息共享和动态更新,实现医疗卫生服务活动中居民身份识别、个人基本健康信息与主要诊疗信息记录、跨区域跨机构数据交换和费用结算,让百姓异地就诊、异地医保不犯难。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搭建起国家级新农合信息平台软硬件支撑环境,连通北京、海南、河南的新农合信息平台以及医科院肿瘤医院、北大人民医院和北京长峰医院的信息系统,已收集2亿条新农合信息。

陈竺强调,居民健康卡建设是以人为本、发展为民的德政工程。要尽快开展居民健康卡建设试点,“十二五”末同步建设居民健康卡和电子健康档案。

监管大处方,共享大平台

网络信息化的运用,打破了医疗卫生传统管理模式,不仅有利于监管百姓深恶痛绝的大处方,还可通过系统管理优化药品流通,降低医疗费用。

在四川新津县花源镇卫生院院长杨成的办公室,半月谈记者在他的电脑上看到了医院各科的诊疗和处方情况。如今,在该县的每个公立医院和公立基层医疗机构,无论是院长还是卫生局长都能及时、准确地查看到每个医疗点上的各类信息,实时监控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同时,通过系统还可以掌握辖区内居民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准确实用的卫生保健规划,及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杨成告诉半月谈记者,这个平台还开通了很多方便患者就医的功能,有效节约了资源、减少了群众的看病费用。记者看到,患者用医保卡刷卡挂号后,接诊医生的电脑里便会出现患者的详细信息,包括姓名、年龄、病史、用过的药品等。

在医生开处方时,信息系统不仅有药品的价格、厂家,还会提示医生药品搭配的禁忌等。一旦出现大处方,系统马上就会跳出相关提示,后台监控人员可以立即进行核实。

“小圈圈”亟待形成“大循环”

信息化是新医改重要的组成部分,各地都在推进医疗卫生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由于投资主体不明确,各系统功能定位不统一,相互之间没有联网,难以最大限度发挥信息化共联共享功能。同时存在重复建设、浪费财力等问题。

由于没有形成“大循环”的医疗信息化体系,信息化在缓解双向转诊难、医生培训等方面存在不足。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医院院长吴海宁说,当前,信息化大多只实现了局域共享共联,最多只能实现区域内的转诊和医资培训。如果建立起全国一盘棋的信息化网络,对于广大老百姓来说,将随时随地“点单式”地选择专家医疗服务。

四川省盐边县委副书记田锋认为,当前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在于打好三个基础、建好三级平台、提升业务应用系统。打好三个基础的核心是加快医疗卫生信息标准化的建设,一是建立全国统一的、标准化的居民健康档案;二是建立国家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包括基于电子病历和医院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三是建立国家卫生信息数据字典。

“整合资源、探索构建标准统一或相互兼容的全国信息化系统,这样才能让信息化破茧成蝶,构建‘智慧医疗’为百姓谋福。”田锋告诉半月谈记者。

卫生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信息化是把“双刃剑”,一定程度上存在信息泄露的巨大风险。要加大对信息安全的投入,健全管理机制,积极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全面推进信息保护和网络信任体系建设。

他认为,只有利用平台技术,统筹规划、整合资源,促进业务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信息烟囱”、“信息孤岛”现象,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

5. 标题:引“云”而医“聚”信为民

来源:通信产业网?2012年07月18日

链接:

http://tech.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2_07/18/16114745_0.shtml

主要内容

当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患者劳累奔波在大医院就诊时,当检查结果不互认,患者费财费时间重新做检查时,当等待时间过长,而就诊时间较短时,医患之间的种种矛盾应声而起。“十二五”规划将民生问题提到了前沿,医改首当其冲,其中,用信息化手段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顽疾,将是一个重要任务。

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到今天,数据的重要性逐渐得到了大家的共识。而如何让这些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再次利用,并保证患者的隐私及数据的安全,建立数据中心已是不争的事实。随着云计算开创了数据中心建设的新时代,云计算将也将在医疗卫生行业发挥巨大的作用。

云计算的本质在于解决资源共享和服务的问题,其支撑在于分布在不同区域的数以万计的不同规模的数据中心以及超算中心。而在医疗卫生行业,由于其特殊的要求,云的基本特征是动态、弹性、灵活,传统运行架构无法支撑医疗动态化的IT业务要求。它必然要求一种新的IT运行模式,将大量计算资源以动态、按需服务方式供应和部署。从业务需求上来说,医疗卫生机构与公共卫生部门能从“云”中,找到各自的发力点。

浮“云”落地——发掘出医疗的价值

在新经济形势下,医院院长和医院信息中心主管,都可能认识到并利用云计算技术帮助医院获得收益,但两者的关注点并不完全相同。

对于医院院长来说,更多关注的是医疗业务创新和医院流程变革,医疗云平台可以提升医院应变能力,提供医院迅速扩张所需的弹性平台,基于医疗云的解决方案为医院提了协作性的工作平台,使得分散的科室间高效协作成为可能,使患者能更快、更准确的获得医疗的创新成果。而对于医院信息中心主管来说,更多关注的是如何以最经济、最灵活的方式搭建信息化平台去支撑医疗创新和管理变革,而医疗云平台的灵活性、自动化管理、资源高利用率等特性可以满足医院信息中心主管的需求。

云平台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机房基础设施的建设、计算、网络、存储等硬件资源的部署和虚拟化的资源池管理、服务交付和定价计费等诸多环节。而要实现良好的卫生业务云交付效果,交付通道即云平台中的数据承载网络的服务质量显得异常重要。因此,医疗机构云平台建设时,最关注的就是云网络的构建问题。

例如有着百年历史的湘雅医院,就通过了融合了网络虚拟化、安全融合和多业务管理等多种新技术理念H3C云就绪网络解决方案,使自己的医疗云平台承受住了医院海量数据业务的考验,为湘雅医院各类医疗业务系统的顺畅运行与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华医院)、天津市中心妇产医院等诸多重点医院,也纷纷采用了能支撑快速发展的医疗业务的H3CS12500数据中心级交换机为核心的云网络平台,优化了资源配置,增进了工作效率,方便了患者就医,提高了管理水平。云计算对医疗业务带来的实际作用,可谓十分明显。

在医疗云领域参与诸多实践的H3C指出,从迎合了新时期下医疗机构自身发展要求的角度出发,医疗卫生云的基础网络解决方案必须体现新应用环境下的特点:融合大容量的数据中心,融合网络的智能管理,融合其他的未来网络特征。在医疗卫生信息化日新月异的今天,H3C与众多云计算实践潜行者的成功经验,十分值得我们借鉴。

朝“云”浮四海——以卫生云推动医改步伐

除了对医疗业务产生推动之外,云计算给医疗卫生行业带来的价值,更将体现在如何更好地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在云计算模式下,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完善自身的数据中心建设并接入,成为“卫生云”的重要组成元素。各机构提供相应服务的同时,也同样可以获取所需的资源:病人可以在任意医疗机构就诊并得到同等的医疗服务,体现了社会公平原则;医生可以通过任意工作站及时获取相关病患的病史和诊疗信息,并方便的组织相关专家会诊,避免了旅途奔波,提升了诊疗效率;任何突发事件的受伤者都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最优的救治……这些如果能够实现,医疗资源紧缺的压力将得到有效缓解,医改的步伐也会相应加快。

在这一方面,当下已有不少地方卫生部门迈开了“云”的第一步。例如南京市卫生局选用了H3C公司云就绪网络作为其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网络承载平台。绍兴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进行的统一规划建设中,H3C用新一代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协助绍兴搭建高可靠、高性能的多级卫生信息平台,通过可视化的管理手段进行市级到县级的统一管理,多维度多层面地协助绍兴实现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并为未来医疗云的平滑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在以大数据、大流量为特征的卫生云平台应用中,H3C云就绪网络产品与方案有着天然的优势。除了特性抢眼的100G平台数据中心级核心交换机S12500之外,H3C新一代核心交换机S10500,在架构、性能、虚拟化、多业务处理等方面同样表现突出,能为网络提供足够的带宽,保证设备和网络链路故障的毫秒级收敛,简化网络管理部署,易扩展,充分满足在公共卫生云平台的建设需要。凭借着具备业界最为完善的业务扩展能力,可融合层次化的安全业务能力、支撑虚拟机交换的大二层迁移的能力、智能化和自动化管理的能力等,H3C云就绪网络在满足卫生云的进一步发展需求方面游刃有余。

在医疗卫生云的建设过程中,H3C还特别强调云平台的安全问题。云架构下网络虚拟化后,原本清晰的边界变得模糊,分布在卫生部门、疾控中心、医院、卫生服务中心等不同机构数据中心的数据由于业务需要而流动,原本静态的防护方式不再适用;医疗卫生云服务对象日益广泛,对于客户端的控制和授权将会异常艰难;加上网络中的泛滥的病毒以及黑客攻击,如何实现云时代的安全体系建设,也是卫生医疗信息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对此H3C认为,基于云计算环境的安全建设模型将安全嵌入到基础网络架构中,可以增强云计算的安全防护能力并根据风险预警进行实时的策略控制,是医疗卫生云安全建设的基本思路。

结束语

云计算正在逐步落地,化“云”为雨,滋润着我们所关心的医疗问题。医疗卫生信息化“云化”趋势逐渐显露,也普遍为业界所认可。然而值得关注的是,任何一个相对完善的云系统建设都不是由单一的部门或厂商能够独立完成的,而是需要多方配合,分别从基础架构、云管理、云应用及用户体验等多个层次、多个角度共同参与,协作完成。H3C将与合作伙伴们一起,力争为为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产业发展而持续创新、努力实践。

6. 标题:信息化建设与医疗体制:新医改之殇

来源:比特网?2012年07月18日

链接:

http://www.cnw.com.cn/industries/htm2012/20120718_250510.shtml

主要内容

摘要:看病贵,看病难,“未生病,被住院,被治疗,医保中心还为其报销了医疗费用”等现象在国内新医疗改革之前存在已久,给城镇居民以及农民工医疗报销管理带来了很大不便。为了使城镇居民看病容易,减小城乡医疗水平差距、解决大城市与农村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国家在2009年至2011年投入了8500亿,用于改善人民医疗条件。

看病贵,看病难,“未生病,被住院,被治疗,医保中心还为其报销了医疗费用”等现象在国内新医疗改革之前存在已久,给城镇居民以及农民工医疗报销管理带来了很大不便。为了使城镇居民看病容易,减小城乡医疗水平差距、解决大城市与农村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国家在2009年至2011年投入了8500亿,用于改善人民医疗条件。

纵观新医改推进三年后,医疗水平取得很大进步,但医患矛盾依然突出,城乡资源分配不平衡等老问题也让百姓感觉这段医改效果甚微。为了进一步将新医改落到实处,给城镇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及好处“十二五”规划中特意提到信息化在医疗改革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为了使以后能够异地就医更容易,规划特意指出,首先,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其次,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最后,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

在没有实施全国联网的前提下,eHR(电子健康记录)、eMR(电子病历)等信息化工具服务医改是目前国内新医改有效推进的一大瓶颈,即所谓信息孤岛。各地的居民健康档案目前主要用于社区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只能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范围内实现信息调用互通。全国联网后,省、市级医疗机构的医生才能看到就诊者的健康档案。

在就医需求逐年增加的过程中,电子病历却局限于国内联网的限制,得不到有效挖掘利用,不仅对城镇居民看病形成障碍,某种程度也限制了医院的发展。

全国联网不仅限制了对电子病历的充分挖掘利用,也影响到异地看病的。异地联网的结算系统是否完善将决定等异地就医参保人看病后报销医疗费用情况。全国医保结算没有联网的将意味着参保人异地看病后还要跑回原籍参保地报销医疗费用。上述场景仅发生在异地就医报销已统筹的省市,即已经实现异地联网结算、医疗医保水平比较发达的江苏等省份。医疗水平相对落后的省市、自治区在没有达到医保省级统筹的水平下,到医院医治看病,即使回到户口所在地报销所花医疗费用,由于异地医院不在参保人缴费当地医保报销范围之内,参保人需要自负医疗费用,进而给许多异地就医人员造成很大负担。

具不完全统计国内具有8亿多农民,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差距逐渐拉大,医疗资源也将分配不平衡形式将更加严峻。优质医疗资源80%集中在一、二线城市,20%在农村,医疗卫生领域的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优秀人才基本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老百姓得了病在当地得不到有效治疗或者不相信当地医疗机构,只奔大城市大医院,从而让这些医院陷入资源被抢夺的囧境中。

这导致患者出现了另一场景,小医院不愿意去,医疗基础设施相对发达的城乡大医院人满为患造成现有医疗资源崩溃地步,出现医院两极分化的怪现象。

上述出现的种种场景都将是在信息化助力下的新医改亟需解决的问题,医院信息化水平是否完善,医疗资源分配是否均匀,医疗改革体制是否健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所在。

国家2009年至2011年投入了8500亿,用于改善人民医疗条件后,取得初步甚微成果,据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0年云南省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14.7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35万人,农民工参保人数20.07万人。全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98.22亿元,增长13.47%

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05.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0.68万人,全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和财政补助资金收入6.78亿元,其中:参保实际缴费1.35亿元;各级财政补助5.42亿元。医疗保险基金支出6.63亿元。

相比国外,我国医疗改革虽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可喜的是医疗保险改革已相对成熟,接下来医疗改革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是医药价格体系和医疗资源分配的改革调整,这也是改革的重点。医疗体制是否健全将决定着未来几年国内医疗水平发展何去何从,这也是医改的重中之重,而信息化在医疗行业普及水平高低也是衡量医改一种不可或缺的指标。

7. 标题:河南省试点建设农村医疗服务信息化平台

来源:河南日报?2012年07月20日

链接:

http://www.ha.xinhuanet.com/add/touti/2012-07/20/content_25503675.htm

主要内容

通过未来的农村医疗服务信息化平台,河南省乡村医生将实现与北京名专家“视频对话”;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市眼科研究所等单位将与河南省郑州、新乡、商丘等地的32个县建立长期联系,实现医疗资源共享与互通。7月19日记者从省卫生厅获悉,河南省正式启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平台与应用示范”项目,该项目已作为“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通过科技部终审。

据了解,整个项目预计投入资金5537万元,由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基金和项目承建单位共同承担。从即日起到2013年年底,在河南省32个县以及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开展示范应用,建立基于新农合网络的统一的农村医疗服务信息化平台。该项目的具体实施目标包括,培养一支从事农村医疗卫生研究的全科医生专业队伍,减少疾病的误诊率和漏诊率;构建统一的农村医疗服务信息化平台,降低医疗机构经营成本,增加医疗机构收入;建立一套“眼像”云数据库系统,实现异地数据共享、远程会诊、相互转诊;构建包含500人的农村远程医学综合信息服务专家库,建设9个可供县级医务人员使用的专科知识库、6个可供乡村医生使用的主治医生知识库、4个可供乡村医生使用的全科医生知识库;面向示范地区培养500名以上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技术骨干,每年为示范地区医疗机构提供至少100次远程医学教育培训。

省卫生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软件系统,构建成熟的网络平台,为软件系统在全省范围内的推广应用积累经验。

8. 标题:安徽计划5年构建儿童医疗救治网儿科疾病实现远程会诊

来源:合肥晚报?2012年07月16日

链接:http://news.hefei.cc/2012/0716/020613445.shtml

主要内容

核心提示:一直以来,儿童人口占据各地人口的近1/3,可一些常见病、多发病、重大传染病等依然威胁着儿童健康,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儿童医疗资源还比较贫瘠。省卫生厅计划利用5年时间,建成一套立体化的儿童医疗救治网,构筑儿童健康和生命安全屏障。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