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监测共收集到10篇相关信息,时间从2012年11月26日到2011年12月2日,监测范围包括全国主流媒体及政府网站等。本期主要内容:2012回顾:医疗信息化引发的负面事件,南医疗机构信息将联网 居民上网能查健康记录,北京大医院将推医药分开 三医院信息系统先切换,哈市医疗云数据中心建成 360万居民健康档案实现云存储,破冰云计算 医疗业科技革命曙光初现等。
目录:
1. 标题:2012回顾:医疗信息化引发的负面事件
2. 标题:济南医疗机构信息将联网居民上网能查健康记录
3. 标题:移动信息化助力城乡医疗紧急救援发展
4. 标题:北京大医院将推医药分开三医院信息系统先切换
5. 标题:医疗健康数字化节目将“上星”
6. 标题:中日友好医院成为卫生部远程医疗管理培训中心
7. 标题:海南法院医疗纠纷远程视频鉴定听证会获好评
8. 标题:哈市医疗云数据中心建成360万居民健康档案实现云存储
9. 标题:破冰云计算医疗业科技革命曙光初现
10. 标题:德州将建覆盖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
详细信息:
1. 标题:2012回顾:医疗信息化引发的负面事件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2012年11月30日
链接:
http://cio.itxinwen.com/informationize/2012/1130/462271.html
主要内容
医疗信息从纸质转变成电子信息后,的确方便了信息管理,但也给黑客以可乘之机。信息中潜在的利益吸引了众多黑客,仅2012年7月美国就发生了6起数据泄漏事件,如此频繁发生的信息安全事故引人深思。
人们对医疗信息化寄予无限美好的憧憬,医疗信息化也的确确给医患双方带来了不好好处,然而,理想太丰满,现实又太骨感。医疗信息化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渐渐浮出水面,信息安全意识差,导致黑客攻击事件与数据丢失案例频发;产品急于求成,令信息系统的使用者抱怨连连;产业结构不成熟,移动医疗运行容易盈利难,何以求发展?伴随医疗信息化落地,诸多的现实问题纷纷涌现出来,希望更多机构在医疗信息化建设实践过程中,可以充分考虑这些实际问题。
信息安全事故频发
医疗信息从纸质转变成电子信息后,的确方便了信息管理,但也给黑客以可乘之机。信息中潜在的利益吸引了众多黑客,仅2012年7月美国就发生了6起数据泄漏事件,如此频繁发生的信息安全事故引人深思。
在美国召开的一个信息安全会议上,一名资深安全研究员演示了如何远程操控医疗设备,他轻而易举地就改变了设备的安全参数,控制注射泵给病人注射药物。如果这些操控行为是黑客和恐怖分子所为,那么被注射了药物的病人性命难保。
在国内,医院为患者提供的自助打印化验结果的计算机,竟然成为黑客窃取医院用药信息的“帮手”。黑客通过这些公共计算机获取到医院用药信息后,再贩卖给医药代表,使他们能够掌握医院在药品招投标时的倾向性,进而左右药品价格。一条利用医院公共信息漏洞的非法利益链条正在浮出水面,医疗信息安全正在面临新挑战。
黑客远程操控医疗设备杀人
黑客盯上医院公共电脑打印化验单泄露医院用药信息
【独家】7月份医院数据泄漏案发6起7招可预防
国内HIT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国内HIT市场上,大大小小的厂商有几千家,他们的产品有些已经比较成熟,有些则不够完善。而为了抢占市场,这些劣质产品不惜压低价格挤入医疗机构“安家落户”,引出临床使用者连连抱怨。
一个LIS系统,居然把甲方用户逼的一口气列举了LIS系统的13条罪状,甚至怀疑“是不是一两个新手闭门开发几个月草草搞出来的成果。”责任缺失,将LIS行业推入“双输”迷局。一款不负责任的产品,不仅毁了自己,也会毁了整个LIS市场。
困扰甲方的不止是LIS系统,医嘱系统也成了甲方的“负担”。周静(化名)是某三甲医院的一位资深护士长,一直被HIS系统的医嘱问题困扰着。该医院从2007年开始重新建设HIS系统,历时2年多才正式上线,该系统是由国内一家知名的上市公司提供的。但是,自上线开始,许多问题就一直困扰着临床医护人员,直至今日,这些问题也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给临床工作带来很大的负担,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从“史上最垃圾LIS系统”看LIS行业责任缺失
护士长的烦恼:如何摆脱医嘱系统困扰?
主角哭诉:悲催的医院信息科
信息系统上线给临床医护人员带来了各种痛苦,因此,医院信息科成了全院上下的“焦点”。“好好的一个医院,就给财务科和信息科害了!”“忙死了在医院,系统又出问题了,挂号付费都成问题,队伍么排了老长了。信息科这时候人哪去了?年年招人,研究生一把,怎么关键时候都不顶用啊。”
层出不穷的BUG让信息科疲于应付,在琐碎而又繁忙的工作中,信息科的工作人员也在思考未来出路在哪里。
【微博报】医生眼中“伤不起”的医院信息科
医院信息科程序员出路何在?
HIT产业迷局:如何盈利?
HIT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产业发力以及受众的认可。然而,如果没有稳定可靠的盈利模式,新兴的HIT产业也能是一时的火爆,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网民们对移动医疗的热情接纳极大地鼓舞了PE的热忱。“好大夫在线”、“春雨掌上医生”、“全科医生”、“康康在线”,这些移动医疗软件的背后,都有一家或数家PE机构的身影。“我们希望能够发展更多的会员,以便卖个更好的价钱”。记得在一起创业会员会议上,一位移动医疗行业公司创业者如此表达创业目的。但从资本角度看,谁也不希望成为博傻游戏中的一员。于是,盈利模式成为横亘在移动医疗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同样受盈利模式困扰的还有远程医疗,从2011年开始,卫生部推动县级医院与城市三级医院开展远程医学活动,实现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检查、远程教育和信息共享。虽然卫生部一次性为各级会诊中心购买了设备,但其未来将以何种模式运营下去还有很多疑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金昌晓表示:“远程会诊虽然能够做起来,但这是国家扶持的项目,运行机制、运行模式和使用效率都还需要再探讨。”
2. 标题:济南医疗机构信息将联网居民上网能查健康记录
来源:新民网?2012年12月2日
链接:http://365jia.cn/news/2012-12-02/5D2C7E982213C110.html
主要内容
核心提示:据悉,在近日的济南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会议上获悉,济南市市将全面整合县(市)区、乡(镇)、村(居)三级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并于明年年底前建成应用功能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建成后,市民只要在网上轻点鼠标,就能查到自己的健康记录。作为全市卫生信...
据悉,在近日的济南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会议上获悉,济南市市将全面整合县(市)区、乡(镇)、村(居)三级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并于明年年底前建成应用功能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建成后,市民只要在网上轻点鼠标,就能查到自己的健康记录。
作为全市卫生信息化重点建设项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以居民电子档案为核心,涵盖居民健康档案、诊疗范围等基本功能。我市将对16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升级,建设10个县级数据中心,并统一配备使用功能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先行建设居民健康卡项目。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成后,我市将逐步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县级以上医院信息资源互联互通,真正做到居民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信息的全周期共享。届时,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将与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妇幼保健、出生医学证明、慢病管理、抗菌药物应用监控、新农合报销等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形成居民健康的活档案,市民可在网上查阅个人健康记录服务,参与个人健康管理。
据介绍,平阴县目前已经成功启用区域卫生综合信息系统,实现全县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全县居民手持一张信息卡即可实现就医、新农合报销、健康管理等卫生活动。平阴县卫生局相关人员说。
3. 标题:移动信息化助力城乡医疗紧急救援发展
来源:飞象网?2012年11月27日
链接:
http://www.cctime.com/html/2012-11-27/20121127108496989_2.htm
主要内容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在我国农村,尤其是西部地区,存在人口居住分散、交通条件差、医疗技术落后等问题,农村发生危重伤病及突发事件时,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
党和国家也多次强调边远地区的基层医疗服务建设。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以县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倾斜。《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建设包括国务院、省级和部门应急平台(包括专业应急指挥系统),以及依托中心城市辐射覆盖到城乡基层的面向公众紧急信息接报平台和面向公众的信息发布平台。
对于广西柳州来说,城乡医疗紧急救援的问题则更为复杂。广西柳州是多民族居住区,有48个民族成份,壮、苗、侗、瑶、回、仫佬族等少数民族的人口达198多万人,占总人口数的54%以上,居住相对分散、偏远。全市355.4万人,农业人口为240.9万,占总人口数的68%,多数地区交通十分不便,紧急救援水平低的问题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而言更加突出。
为了满足边远山区民众日常急救的需求和突发事件生命救援的需要,中国移动广西公司在柳州开展了城乡医疗紧急救援一体化项目,通过移动信息网络将医疗救援体系与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系统、新农合网络及远程医疗等有机结合,实现了院前系统和院内系统的有效衔接。
项目构建了由市、县、乡三级指挥调度平台和市、县、乡医院终端组成的一体化信息平台。信息平台集“120”接警电话、救护车调度、GIS地图应用、GPS定位、视频监控、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调用、车载心电监护数据传输等功能于一体,同时支持本市范围内所有“120”救护车辆调度。当县属偏远地方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县分中心迅速通过信息平台直接向最近的卫生院下发派车工单,确保接到任务后三分钟内出车,接处警流程得到了极大的优化。
项目创新地搭建了多级联动的网络救援体系,在市级监控中心、县接警中心、派车中心以及医院急诊科覆盖了急救终端;打造了可实时向监控中心传输数据的车载远程急救平台,实现语音、视频、生命体征监护等设备的数据传输,通过无线网络,实时连接救护车和指挥中心,派发工单与命令;增加了居民健康档案和急救指南系统,医务人员即时获取病人健康档案并推送到各终端与车载系统;建立了急救指导规范指南,为随车医务人员提供规范化操作参考。
项目还提供了急救远程指导信息化解决方案,当乡镇卫生院救护车到达现场后,单兵摄像系统可将现场伤亡和救治情况实时传回指挥中心,专家领导可远程迅速对突发事件做出决策。救护车上的车载智能终端,可应用病人的居民健康密码,随时调阅市中心平台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中病人的相关信息,了解被抢救者的疾病史;还可调阅急救指南信息,查询各种疾病的诊疗急救常规注意事项,帮助现场医生处置病人和有效提高整体急救水平及急救效率;车载终端还可连接生命监护仪,实时采集患者的生命体征信息,并传送到指挥中心以及相关的医院终端,辅助送达医院的急诊医生进行远程诊疗。
系统将柳州市120指挥中心、3个120指挥分中心、2个市区医院、4个县区医院、7个乡镇中心的急救站通过电子化流程联系起来,自2011年1月正式上线至今,分中心全年接警15903次,接回病人14014次,惠及人口达200万以上。以鹿寨县为例,启用了一体化系统后,120急救电话自动分拣到本地,调度员接到报警后立即指挥最近位置的待命车辆出车,出诊时间足足缩短了40分钟,为抢救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项目解决了医疗行业四大难题。一是通过语音专线直接接入各县、乡医疗机构,解决了各乡镇急救呼叫号码不统一的情况;二是通过EDGE/GPRS网络解决了复杂地理环境下(乡镇、村屯路段)系统平台的数据网络交互及信息共享的问题;三是通过无线/光纤网络实现了医患信息共享,使农村地区能够使用到城市较为成熟的医疗资源;四是融合了卫生医疗信息化平台,通过光纤网络同时承载卫生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新农合等多种卫生医疗系统的信息化应用,实现“N网合一”,优化信息化网络结构,降低网络使用成本。
政府部门对项目高度评价,鹿寨县卫生局江乡副局长赞扬:“系统的建成把‘将病人带往医院’的模式转变为‘将医院带给病人’的模式”。广西科技厅相关专家认为:本项目具有极大的创造性、先进性,有效地提高了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对国内同级城市的城乡医疗紧急救援一体化体系建设或农村急救体系建设,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值得应用推广。
曾经参加过项目演练的北京市120急救中心主任张进军教授表示,在他所经历的全国各种应急演练中,这是他第一次看到急救人员在急救中应用单兵系统……整个援救流程顺畅,有条不紊,特别是充分利用车载融合通信终端实现院前院内的无缝连接堪称国内首次。”
4. 标题:北京大医院将推医药分开三医院信息系统先切换
来源:北方网?2012年12月2日
链接:
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12/12/02/010348283.shtml
主要内容
内容提要:天坛医院、同仁医院和积水潭医院同时启动医药分开试点,试点首日医院秩序良好。据了解,根据试点情况,明年本市20家市属三级医院有望全面实行医药分开,部分央属医院也会加入。 昨天,天坛医院、同仁医院和积水潭医院同时启动医药分开试点,试点首日医院秩序良好。据了解,根据试点情况,明年本市20家市属三级医院有望全面实行医药分开,部分央属医院也会加入。
昨天零时,三家医院同时启动信息系统切换,系统内数千种药品按照进价零差率销售,挂号按医事服务费标准收取。医事服务费按医生的职别收取,最低42元,最高100元;本市医保患者报销40元,挂普通号只需两元,挂最贵的知名专家号自付60元。
医药分开试点又增三大医院5,3820.转发至: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就诊高峰,昨天三家医院都增加号源。天坛医院采取了普通号不限号的举措,医院一楼至四楼都开放挂号窗口,门诊、急诊挂号收费窗口最多可达20多个。同仁医院三区共增加出诊医师64人次,眼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等重点科室普通号增加420个,同比翻一番;普外科、骨科、中医科等7个科室普通号不限号;专家号增加440个,达到740个。积水潭医院采取重点科室普通号不限号,同时增加重点科室出诊医师数量,增加专家出诊人次;非重点科室普通号的号源投放量增加10%,同时各科安排备班医师,患者排队人多时,及时支援。
记者昨天上午先后赶到三家医院,由于周末加上天冷,三家医院就诊人数都比工作日少很多。早上8时天坛医院各候诊区已有百余位患者挂好号。一层的挂号窗口,没见排队。
这三家专科特色明显的医院里,超过六成的患者来自外地。由于外地患者基本都是奔着北京的专家来的,所以昨天专家号还是很抢手。例如同仁医院,最早挂完的是100元和80元的专家号,到早上8时许,重点科室60元的专家号也基本挂完。
5. 标题:医疗健康数字化节目将“上星”
来源:中国日报?2012年11月29日
链接:
http://news.xinhuanet.com/yzyd/health/20121129/c_113838051.htm
11月28日,由健康报社、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航天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共同发起,面向公众健康和医疗卫生发展的高科技卫星数字发行服务项目――“健康文化+”项目在京启动。该项目首期将推出两个服务频道――国家基本药物培训系列和携手艾滋综合知识传播,预计2013年上半年完成试点工作,下半年转入规模建设阶段,并推出重大疾病和慢性病防治系列内容;到2015年,计划建成覆盖全国的“健康文化+”医疗健康数字化卫星传播网络。
据介绍,该项目利用卫星数字发行运营机构――航天数字传媒平台,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全科医学发展、公众健康教育、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传播等作为切入点,将基层适宜的医药培训节目以及卫生科普节目,通过专用卫星通道投递、存储到用户接收终端(即电视、电脑、便携设备等),供广大农民和乡村医生免费收看。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会长张文康在会上介绍,“健康文化+”项目利用卫星发行,具有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内容质量高、版权保护严等特点,着力把握重大疾病、慢性病的防控规律,有利于创新防控理念,破解防控难题。
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副司长秦耕说,健康教育是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优先策略。“健康文化+”项目是充分发挥媒体和医学专业组织资源优势、跨部门合作的创新,是利用高新技术传播手段向基层传播健康知识和医改成果的创新。
6. 标题:中日友好医院成为卫生部远程医疗管理培训中心
来源:人民网?2012年11月30日
链接:
http://henan.china.com.cn/health/news/201211/1627168GKZ.html
主要内容
核心提示:2012年10月22日,卫生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在中日友好医院设立卫生部远程医疗管理培训中心的函(卫办医管函[2012]57号),批复在中日友好医院设立“卫生部远程医疗管理培训中心”。
2012年10月22日,卫生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在中日友好医院设立卫生部远程医疗管理培训中心的函(卫办医管函[2012]57号),批复在中日友好医院设立“卫生部远程医疗管理培训中心”。卫生部远程医疗管理培训中心将受卫生部委托,主要开展以下工作:收集分析国内外有关远程医疗的信息,研究提出我国远程医疗体系建设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协助卫生部组建全国远程医疗质控网络,组织和指导开展质控工作;组织起草远程医疗管理相关规范标准,开展远程医疗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
在我国,远程医疗是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的三项主要内容之一,2010-2011年,远程医疗被列为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央财政、地方政府先后投资数亿元,着力建设包含国家级-省级-基层医疗机构的三级远程会诊网络和远程医疗系统,目前,该网络体系已基本建成并初见成效,已经成为解决边远地区,落后地区群众看病难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加强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技术支撑作用,这在中日友好医院对口支援陕西神木县人民医院、府谷县人民医院、内蒙古海拉尔人民医院等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
在国际上,远程医疗已得到广泛关注和发展并成为区域医疗协作的重要技术手段。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已经建立了从区域医疗中心到家庭的“以病人为中心”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这个体系在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和公平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认为是一种成功的医疗服务模式。
卫生部将远程医疗系统建设作为医改的一项重要内容推进,并设立国家级远程医疗培训中心,其主旨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我国医疗资源的整合,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解决远程医疗技术标准不统一,系统间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等问题,进一步发挥远程医疗的示范作用,建立我国远程医疗发展的标准和规范,并通过培训推广,促进我国远程医疗的可持续发展。
卫生部远程医疗管理培训中心设在中日友好医院,是对该院远程医疗工作的充分肯定。中日友好医院1998年在全国即率先开展远程医疗工作,在2000年北京申奥评估中得到奥组委医疗专家的充分肯定,2010年被卫生部确立为中日3D高清远程医疗建设示范项目单位和第一批高端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建设单位,2011年在卫生部组织专家评审验收中取得全国第一名的成绩。2012年中日3D高清远程医疗示范项目正式启动后,我院远程医疗技术达到国际领先。多年的工作积累,使医院获得2012年卫生信息化推进优秀奖(远程信息系统建设)。目前,中日友好医院远程医学中心已经与国内外500余家医疗机构建立了远程医疗协作关系,开展远程影像、病理、心电、动态超声、实时内镜等远程医疗服务,实现远程教学查房、高清手术示教等业务,并在远程医疗业务流程、医疗质量管理、运营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中日友好医院将在卫生部的领导下,借鉴国内外远程医疗的先进经验,充分依靠远程医疗专家,将更好的履行卫生部远程医疗管理培训中心的职责,发挥示范和管理培训作用,为我国远程医疗事业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7. 标题:海南法院医疗纠纷远程视频鉴定听证会获好评
来源:法制日报?2012年11月29日
链接:
http://news.sina.com.cn/o/2012-11-29/205025694094.shtml
主要内容
“医疗纠纷远程视频鉴定不仅为我们节约了诉讼时间,还省了一大笔差旅费!”11月29日下午,在海口市美兰区法院,依托该院打造的医疗纠纷案件网络视频鉴定平台,三亚市城郊法院对一起医疗纠纷案件进行医疗鉴定听证。
案件是这样的,2012年1月27日,保亭县的黄先生夫妇快满两岁的儿子腹泻便血,他们先后带着儿子先后到保亭、三亚两家医院就诊。然而,黄先生的儿子被切除37cm的坏死肠组织后,终因感染严重死亡。痛失幼子的黄先生夫妇于是将两家医院起诉到三亚城郊法院。
医疗鉴定一直是医疗纠纷案件中非常重要的证据。然而海南仅有一家具备医疗案件司法鉴定机构,黄先生夫妇等当事人顾虑本省鉴定的公正性。于是在三亚城郊法院联系下,找到了美兰区法院通过这场由医学专家、教授组成的南方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的7人鉴定团队通过网络视频,在广州参加了这场听证。
听证中,鉴定专家通过视频网络系统,清楚的对照查看了黄先生提供的在两家医院就诊的病历原件;专家还通过视频面对面的向黄先生、主治医师、护士等诊疗行为相关人员询问,更直接、全面地了解诊疗过程、医患双方争议点。听证结束后,法院还用u盘给原被告双方分别拷贝了听证全过程的视频录像。外省鉴定专家通过网络出庭,最大程度消除了黄先生夫妇对鉴定结果的质疑,而且为当事人节约了大量的诉讼时间和诉讼费用。
2012年5月,海口市美兰法院医疗纠纷法庭,在海南省法院系统率先创建了远程网络视频鉴定平台,与南方医科大、华西医科大、南京医科大等三家鉴定机构签订远程网络委托鉴定协议,全面开展远程网络鉴定、庭审质证的工作。到目前为止,美兰法院已进行了七宗医疗案件的远程网络司法鉴定听证会,赢得了医患双方当事人的高度肯定和赞誉。
8. 标题:哈市医疗云数据中心建成360万居民健康档案实现云存储
来源:东北网?2012年11月29日
链接:
http://heilongjiang.dbw.cn/system/2012/11/29/054405611.shtml
主要内容
记者从哈尔滨市工信委获悉,作为哈市首批启动的云计算应用示范项目,哈市云计算医疗服务项目(医疗云)目前正在建设中,近日,医疗云数据中心建设已经在中国云谷完成,哈市360万居民健康档案已经储存进入云数据中心。
据了解,去年,哈市获批成为卫生部第二批电子病历试点城市,哈市医疗云项目也于去年启动,计划明年底完成二期工程。项目建成后,医疗云将覆盖全市八区十县3915家医疗卫生机构,为医生、居民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提供一站式医疗云服务,实现居民与医疗机构之间、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医疗机构与社会公共服务等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共享、协同。
据悉,今年哈市财政投入850万元全面建设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日前,哈市医疗云项目一期医疗云数据中心建设已经完成,卫生局社区卫生软件系统及360万份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实现了云存储,医疗云设备与哈市医保、新农合对接的技术测试也已经成功。明年,全市医疗云平台的电子健康云平台和电子病历云平台将搭建完成并开始运行。
9. 标题:破冰云计算医疗业科技革命曙光初现
来源:中财网?2012年11月28日
链接:http://www.cfi.net.cn/p20121128000921.html
主要内容
当云计算技术革新进入医疗业时,遇到了比其他行业更多的阻力,但各种新的云技术支撑的医疗应用和产品在逐渐涌现,给医院、患者、普通用户健康管理带来的好处也正在加倍显现。未来,医疗业整个商业模式应该是倒置的:基于每一位用户的个性化数据,实现健康管理服务为主、医疗为辅;实现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药品、健康器材乃至食品的生产。
云计算作为IT产业的革命性发展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并逐步成为一个领域、一个产业、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之一,规模宏大、市场前景广阔,对于电子政务、医疗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智慧城市,云计算将是其实现的最基本的前提。
而未来,其对全社会各行业、各部门将加速渗透和扩张,改变传统的产销模式,带来创新商业模式,直接影响冲击传统产业的发展。而其中与更普遍用户最息息相关的,莫过于医疗行业。资料显示,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全球约有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并且亚健康人群数量正在持续增长。此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2011年,中国85%的死亡人口均死于慢性病,是发达国家的4倍以上。不仅如此,中国老年人数量已超过1.85亿,占全国人口数量的12.8%,是全世界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随着亚健康、慢性病和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日益加剧,政府及个人医疗费用持续快速增长,医疗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复杂的挑战。
打破医院信息孤岛
东软集团(600718)董事长刘积仁认为,医疗健康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热点问题,正在引起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广泛关注。社会各界正在面临着医疗费用持续上升、慢性病、亚健康人群快速增加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老龄化社会的来临等一系列的挑战,而对于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办法和专业化的健康管理产品与服务充满着期待。而随着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传感器技术的发展,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构造“健康云”服务平台,使老百姓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地享受优质的医疗资源和健康管理服务成为可能。
当然,医疗业的科技革命比其他行业似乎更为复杂,医院的特殊性带来资源互通的困难、对IT系统安全性的高度要求、病人隐私问题、等等,使得云计算在这个领域的进展遇到不小的阻力。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马靖翔之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虽然云计算作为热点已经谈了两三年,但很多医院对这个技术主要还是在观望。云计算从宏观到微观来看,进入医院的业务网的话,第一条的要求就是稳定,再就是安全。所以虽然医院都知道云计算的一些优点,但考虑到业务网的连续性,都很谨慎。比如像虚拟存储,这也是“云”的一种方式,它可以最大限度的扩充服务器的容量,但是业务平台已经在先了,如果要对平台进行虚拟改造的话,就有可能和现有的底层软件产生冲突,那就非常危险。一旦冲突了,全院也就面临瘫痪。医院如果不能正常运转的话,这就是一个社会问题。所以,当引入一个新技术的时候,医院都非常谨慎,千万不能碰底层软件。但在医院的其它的非核心技术运用上还是可以的,比如说用OA系统上,或者是其它孤立的软件上。马靖翔表示,医院的IT架构大部分分为两个网或者三个网,主干业务网的外网从物理上是隔开的,它本身自己是个封闭的网。从云计算来说,它属于“私有云”的范畴,这样就保证了它不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