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监测共收集到10篇相关信息,时间从2014年3月10日到2014年3月16日,监测范围包括全国主流媒体及政府网站等。本期主要内容:天津市今年将进一步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国家卫生计生委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区域纵向一体化将会成为医疗信息化的新趋势,田军章: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百度布局智慧卫生为首都人民打造“健康云”等。
目录:
1.标题:大数据时代卫生信息化得换“泳姿”
2.标题:温秀玲:深化医改应重视卫生信息化建设
3.标题:移动化时代国内医疗产业信息化进程提速
4.标题:医疗行业信息化的几点新思考
5.标题:天津医疗服务将走向联网信息化市民就医问题期待多
6.标题:华为远程医疗解决方案助力提升医疗信息化水平
7.标题:智慧医疗-云计算的发展下你的效率在哪
8.标题:中医科学院王映辉:中医云医疗大有可为
9.标题:利用云计算提供实时健康数据服务
10.标题:中国云宣网打破网购僵局启动健康类电商平台
详细信息:
1. 标题:大数据时代卫生信息化得换“泳姿”
来源:西陆网?2014年3月11日
链接:
http://shizheng.xilu.com/20140311/1000150001170790.html
主要内容
“第五届卫生信息化西湖论坛”日前举办,百余名出席论坛的官员、专家、学者,就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卫生信息化建设走向及实操,做了充分交流与讨论。本期呈现的就是他们的思想和实践精华。该论坛由健康报社和中国卫生杂志社主办。
“大数据时代”可以这样理解
欢迎来到“大数据时代”!近年来,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多被提及,人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并命名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与创新。
卫生信息化建设也迎来了自己的“大数据时代”。据了解,上海市卫生信息系统,每天产生1000万条数据、已建立起3000万电子健康档案,每天调阅10000次、信息总量已达20亿条;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截至去年底也已经有平台数据量61T(1TB=1024GB)。在大数据管理和创新背景下,中国卫生发展、医改推进、卫生信息化的支撑保障任重而道远,尤其是随着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出现。如果卫生信息化建设仍然条块分割、小步慢走、闭门造车,那么离被云计算绑架的日子不远了。大数据背景下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该如何实现华丽转身?
管理与服务应用并重
从卫生改革发展趋势看,省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要更多关注公众健康的需求和变化,始终坚持管理和服务并重的原则。一方面,要围绕建立现代卫生管理机制、提高卫生绩效这一目标,以卫生政务管理、医疗服务质量、医疗费用控制、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过程成本效益核算等为重点,不断更新、完善业已建成使用的卫生行政管理、医院管理和公共卫生管理等信息系统,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更要重点从服务对象的需求出发,选择技术、整合资源、梳理流程、考核效益,大力开发、建设和完善支持直接面向居民健康服务的信息系统,如加强健康服务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预约诊疗服务信息系统、优化诊疗服务流程的信息系统、更大区域范围内的医保即时结算与支付系统等建设,并把管理融于服务之中。
让数据活起来让信息串起来
这些年来,有些地方和单位在信息化方面投了不少钱,上了不少项目,但由于建成后的信息系统缺乏实用性、可操作性而被闲置的现象并不少见。在卫生信息化建设中避免建、用“两张皮”,首先要强化应用意识,引导卫生管理干部和医务人员树立“数字卫生”理念,主动适应卫生信息化带来的管理方式、服务模式等方面的转变,进一步增强学习、掌握和使用信息技术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其次要增强研发设计的实用性,注重信息系统的功能性和经济性,确保卫生信息化建设资金的合理有效利用。再次要加大推广应用的力度,各地各单位要将信息系统的应用率和使用效果纳入相关检查考核的重要内容,使已建成的信息系统跑起来、让数据活起来、让信息串起来,实现信息系统“建一个用一个”。
尽快完成“数字旧城改造”
以浙江省为例,省域的卫生信息化起步早,在条线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形成了诸多特色和亮点。但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大多数信息系统是各单位根据自身需要独立开发,主要满足本单位的个性需求,形成了众多独立的、互不兼容的应用系统,现在反而一定程度上成为省域卫生信息化实现新发展的瓶颈。因此,在新的卫生信息系统建设中,要首先考虑与三级卫生信息平台的连接,依据统一的功能规范,统一的业务流程,统一的数据定义与编码,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进行研发建设,达到“建一个系统,多一份共享”,避免出现新的“信息烟囱”和“信息孤岛”。另一方面,要坚持规范、经济、有效的原则,按照统一标准加快推进原有信息系统的改造,实现原有信息系统与三级卫生信息平台的无缝衔接,尽快完成“数字旧城改造”任务。
避免搞“全托”
长期以来,卫生信息系统的研发和推广主要依靠技术和项目驱动,卫生管理干部和卫生技术人员参与不广、不深。尤其是卫生信息人才力量缺失,不仅会产生建设和应用脱节问题,而且由于失去了对核心应用技术的掌控和主导,也会带来许多后续的复杂问题。卫生信息化需要利用优秀IT企业的技术,但不能在核心技术应用、开放接口和后续维护管理等方面搞“全托”,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各地既要利用好市场的力量推动卫生信息化建设,也要重视培养自己的信息化人才队伍,进一步加强对广大卫生管理干部和一线卫生技术人员的信息化知识和技术培训,把握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权,努力从“要我信息化”真正转变为“我要信息化”、“信息化为我所用”。
引入实用评估
以往评估卫生信息化项目,大多是内部评估或专家评估,主要围绕技术的先进性或设备配置的合理性展开,对项目的实用性、适用性和可靠性评估较少,很难反映其真实效用。未来要创新评估方法,评估时既要充分听取专家的评估意见,也要让信息技术使用者、享用者参与评估,将实用价值和应用效率作为评价信息化项目的重要标准,作为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系统的努力方向,更好地为公众健康服务。
2. 标题:温秀玲:深化医改应重视卫生信息化建设
来源:长城网?2014年03月10日
链接:
http://news.china.com.cn/live/2014-03/10/content_25405544.htm
主要内容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机构建立的电子健康档案,到县医院看病用不了,县医院的电子病历,市级医院不能用,各个医院也互不连通。3月9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北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温秀玲提出了在深化医改过程中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温秀玲指出,医疗卫生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其实比较早,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了,但是目前为止,还处于比较分散和零乱的状态。在很多地方,各个医院自成体系,无法互联互通,资源无法共享,政府部门没有顶层设计、标准确定和统筹管控,造成“信息孤岛”的状态。
所以,在新一轮医疗卫生改革中,温秀玲认为,要高度重视卫生信息化建设,尤其要切实推动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她认为,医疗信息系统的顶层设计至关重要,要从技术层面、管理层面、应用层面真正把各个单位的信息孤岛连通起来,把海量的沉淀数据利用起来,让每一个人在任何地方的医疗和健康信息都能够被记录、被随时查询和共享,这样才能够真正有利于人民群众,有利于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和整体实力的快速壮大。
此外,温秀玲认为,在深化医改过程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的体系设置和考核方法应该更科学、灵活,适当增加绩效部分权重;应该重视基层医疗功能的发挥和技术的进步,更注意基层机构和人员积极性、长远性的引导和培育;应该正视他们的经营属性,更多采取财政定向补助和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给予乡村卫生机构更大的自主性,激发他们的内在活力。
3. 标题:移动化时代国内医疗产业信息化进程提速
来源:中国网?2014年03月10日
链接:
http://science.china.com.cn/2014-03/13/content_31772620.htm
主要内容:
3月1日,方正集团旗下北大医疗产业集团宣布斥资30亿元投资贵阳市两家三甲医院,成为医疗产业信息化进程中一件里程碑式的事件。而近期记者在网秦全资子公司睿峰科技的官网上看到睿峰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针对脑中风患者及康复医师共同开发一款专属性移动医疗平台——“卒中患者康复助手”。国内医疗行业信息化管理进程进一步提速。
据了解,该系统将结合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终端设备,辅助康复医师对脑中风患者的后期康复情况进行及时跟踪、指导,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障碍并改善功能,及时有效的预防脑中风并发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借助该产品及时对患者心理状况予以掌控,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心理负担,使患者能够回归家庭,融入社会,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信息加密机制及访问控制机制,系统还可有效保证个人隐私信息安全。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医疗机构,西南地区的疑难和重危疾病国家级诊疗中心,医疗水平处于全国先进行列。
记者向网秦了解到,在此之前,旗下睿峰已经为华西医院开发了一整套移动医疗解决方案,医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对患者收集患者的身体检测信息,并完成诊断、治疗、开具药方、配置病房等全部过程。
网秦介绍,以往患者拍摄一个CT片,从医生下医嘱,到病人去放射科拍片,再到医生拿到结果,至少需要花费一天甚至更长的时间。而通过移动医疗系统,病人拍摄CT后,数据将实时传回到医生的移动终端上,医生立即就可以根据情况提出进一步的措施,为病人提供治疗方案,从而大大提升了医疗效率,节约了成本。
根据IDC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9月全国范围内17.5%的三级医院已经使用了移动医疗系统。在已经安装了移动系统的医院中,大多数医院目前使用的移动医疗系统功能比较简单,预计2014年多数医院将扩大移动医疗的部署范围,扩展移动医疗的功能;同时2014年将会有更多的医院开始建设移动医疗系统。医护人员BYOD(自备设备,BringYourOwnDevice)也将逐渐成为移动终端应用的重要模式。
网秦CEO林宇表示,“通过医疗产业移动信息化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患者在家即可看病问诊,无需再到医院,大大提高了就医效率。”
4. 标题:医疗行业信息化的几点新思考
来源:西陆网?2014年03月11日
链接:
http://shizheng.xilu.com/20140311/1000150001173746.html
主要内容
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到了寒风料峭的时候,但是双“11.11”的余温还未过,我当时也在义务帮天猫进行压力测试。有个事情让我们心里有股热乎,我们得知现在的淘宝已经运行在LinuxPC服务器云计算集群和MySQL下面了,事实证明他们做的非常成功。潮水搬的访问,10分钟交易额达到40亿。阿里巴巴从去年5月分开始去“IOE”的过程引发了业界的讨论。我们的中国的云计算是不是需要依赖于IBM,Oracle和EMC,淘宝网用他们的技术对三个巨头说“No!“有骨气。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淘宝每年给Oracle的授权费用都到了千万级,如果现在不下决心,来永远被IBM,Oracle和EMC绑架。我们应该看到未来的世界将不再是巨无霸的天下,生命总会找到出路。
随着医院数据量逐步增大,系统越来越错综复杂,如何搭建一个灵活的医院私有云中心是现在医院面临的挑战。随着民营医院集团,医院联合体的逐步增多,这面临的是不仅仅是一家医院的计算和存储需求,而是多家医院的计算和存储需求,数据层,特别是元数据是需要统一汇总管理的。目前医院已经有意识的去寻找基于SOA体系思想的中间件医院集成平台,但是后端计算环境目前都是大集中模式为主。UNIX小机运行核心业务,周边业务系统用虚拟机,这是一个常见的模式。但是随着数据量和计算需求的攀升,集中化的小机平台已经呈现瓶颈,并且后续维护成本极高,医疗集团将很快被“IOE”绑架。这次淘宝做的事情非常具有示范意义,普通PCLINUX服务器集群分布式计算架构+开源数据库+分布式存储架构将是医疗集团的必由之路。现在对于医疗行业来说不是缺钱,而是缺乏好的方案和优秀的人才。按理说,不差钱应该去买最贵的东西,最好的品牌。但是随着业务量的增加,后续的成本的增加也是几何级的增加,这些不差钱的土豪们也会心痛每年给“IOE”贡献的白花花的银子。新的软件应用格局将核心义务跑在廉价计算机和存储上面成为可能,对于国产厂商来说这是新的机遇。医疗行业数据还属于国家战略资源,逐步的使用国产化存储是大势所趋,当软件架构和人才储备充足的时候,放弃“IOE”拥抱国产和开源将是一场新的运动。
虚拟化的安全刻不容缓
医疗行业的发展可没有电子商务那么神速,但是现在进入到临床信息系统为中心的时代,这种乌龟式发展格局将被打破。参考发达国家的二级医院大致应该有80个左右的服务器,我们国家大致是10台左右,从服务器的数量上面可以理解我们和欧美还差8倍。从服务于患者和医生的工作站数量来看,发达国家床位数和计算机数量是1:6的关系,那意味着一个1000张床位的医院大致应该有6000台以上的计算机,不管是瘦客户端什么的,数量级是在那里摆着。服务器和桌面虚拟化已经开始在国内医疗行业逐步兴起。医院的信息中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之前我们医院信息中心是如何应对这种挑战的呢,我自己也深有体会,一旦中病毒或者系统大规模升级,我们就需要召集一帮人把医院所有大楼跑个遍,一个个安装和部署。这种活确实没有任何技术含量,但是很练腿劲,在信息化比较落后的医院,我敢说信息中心小腿都很发达。之前的信息中心的安全是怎么做的呢,又给电脑专门定制个小笼子,并且把光驱都卸掉,USB端口用老虎钳夹扁,但是还是防不胜防。我就亲眼看见过医院染毒后丢数据的情况。现在小伙伴们可以不为此发愁了,上了桌面虚拟化,1个人就完成成百上千台工作站的升级,有了服务器虚拟化不仅仅不占地方,而且不需要很长的采购审批流程就可以马上开启一个新服务器。
在虚拟化大潮来临下,医院往往这个时候忽略了备份,对于虚拟机的保护。从北京到上海,我没见几个医院重视虚拟化保护的。一个医院的信息化需要作出平衡,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对于物权和民生的重视都提高了一定的程度,对于医疗机构来说,安全问题是医疗机构首选要解决的问题。如果个人隐私和信息不能有效妥善存放,那么医院信息化也危如累卵。目前在医疗行业大致可以看到两种类型的分割,一直是谨小慎微类型,什么先进的东西都不玩,最后迫于无奈再去考虑。一种就是什么都敢玩,但是玩的有点险。当然前者居多,相对于电商来比较,医疗信息化就是慢如乌龟。但是这只乌龟并不小,医疗行业的数据将会超大量的存储,到2020年,数据量将会是当前的44倍。云计算中心的投入和安全投入不成正比;移动医疗市场凸显,但是毫无安全保;医患纠纷愈演愈烈,医生将来所占比例更小,系统崩溃将会带来社会秩序混乱;区域医疗要求医院不断开放数据,但是医院目前的安全架构非常薄弱。
虚拟化环境并不是完美无缺,再强壮的虚拟机环境毕竟还有他的控制中心,就像黑客帝国中心计算机Matrix,一旦Matrix遭到入侵,整个虚拟化环境就会彻底被控制。“虚拟机溢出“(虚拟机溢出是指管理程序设计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会传染同台物理主机上的虚拟机)并不是不可能。虚拟机从本质上来说只是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并不是横空出世的新事物,既然是操作系统肯定是有安全隐患。按照VMware总结的规律,用户先尝试周边业务系统,继而将核心业务系统移植到虚拟机上面。
5. 标题:天津医疗服务将走向联网信息化市民就医问题期待多
来源:每日新报?2014年3月10日
链接:
http://www.022net.com/2014/3-10/425126202460861.html
主要内容
目前,天津市市级数据中心已投入使用,存储标准化健康档案562万份、电子病历就诊记录3021万份。各区县卫生信息系统、35家三级医院、13家二级医院实现与市级数据中心连接,南开区率先实现与市级区域工作平台共享,初步实现“一卡通”。
“看病贵看病难”是政府始终致力于解决的重要民生问题,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扩大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破除以药补医,理顺医药价格,创新社会资本办医机制。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加强全科医生培养,推进医师多点执业,让群众能够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记者在街头采访中发现,就医的方便程度依旧是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那么,今年本市在便民就医方面将出台哪些新举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运行机制上又将有哪些新突破?
街头采访
患者希望看病更方便
71岁的沙达大爷幽默地称自己是“套路病”患者,他说:“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原发性震颤,该有的老年病我都得了,我最关心的是国家对医保的资金投入,个人支付医疗费用能不能再降低些。”
74岁的聂子明大爷有94岁高龄的母亲,前几天母亲走路跌破了头去三级医院就诊。他说:“挂号、看病、取药每个就医环节都要排队,我只能叫来了正在上班的子女。希望医院能为老年人就诊提供更多便利服务。”
50岁的田桂兰说:“我很愿意到社区医院看病,离家近、报销比例又高。可是,社区医院的药品不全是个问题,像一些心血管疾病药品只有大医院才有。”
来自河北省的王鹏说:“现在天津大医院的医疗条件发展得很快,像检查报告单都可以自助取走,可是对于外地人来说,操作起来不得要领,希望医院能配备导诊护士。”
28岁的路浩说:“我感觉急诊费用中个人承担部分有点高。这几天,我输了6次液,总共花费500多元,其中近400元都是个人担负。而且,希望大医院能延长周末门诊时间。”
现场一:“医卡通”省去排队缴费环节
昨天(9日),记者来到天津市红桥区咸阳北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现以往门诊挂号处、缴费处和诊室内外长长的队伍不见了,挂了号的患者静静地在候诊室外等候就诊。原来该中心推行了门诊“医卡通”系统,有效地解决门诊挂号排队长、就诊排队长、缴费排队长,看病时间短的“三长一短”问题。
“医卡通”背后是整套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变革。患者持医保卡或在该院办理的“医卡通”到自助挂号机前刷卡,选择挂号类别和科室即可完成挂号。挂号后,患者自动进入到医师就诊排队序列之中,他可以通过诊室外显示屏看到自己所处的位置,无需患者站立排队,也不会出现“加塞”情况。之后的就诊过程中,医生只需刷卡即可看到患者个人信息及诊疗记录,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开具的检查费和药品费可直接在诊室完成结算,省去了患者往返排队缴费的环节。
政策:医疗服务将走向联网信息化
目前,本市市级数据中心已投入使用,存储标准化健康档案562万份、电子病历就诊记录3021万份。各区县卫生信息系统、35家三级医院、13家二级医院实现与市级数据中心连接,南开区率先实现与市级区域工作平台共享,初步实现“一卡通”。
2014年,本市将整合全市医疗服务、妇幼保健、疾病防控资源,逐步分批次为全市居民建立和发放“居民健康卡”。今年将率先完成160万儿童“居民健康卡”发放工作。完成社区、妇幼信息系统与市级数据中心的连接。同时,完善二、三级医院信息化建设,利用市级区域卫生工作平台和医院内部“一卡通”建设成果,开展预约挂号等便民服务。启动“智慧健康”卫生视联系统试点,实现视频会议、应急会商、远程会诊等远程医疗卫生服务功能,为医疗卫生资源有效整合提供技术支持。
现场二:医院之间互动市民看病更顺
几天前,60多岁的庞金龙大爷因饮酒过量突然咯血不止,家人立即将其送到了河北区月牙河社区卫生中心全科医生朴大夫那里。朴大夫给老人做了血常规等简单检查,并未发现问题。因为医疗条件有限,老人肺胸部又疼痛不止,朴大夫立即启动双向转诊程序,开出转诊单并联络双向转诊的上级医院,老人随即被送往第四中心医院进行治疗。
四中心医院门诊办公室副主任强勇接诊后,立即启动绿色通道,优先挂号并安排检查,经过胃镜、肺功能等检查后,确诊老人是由于长期饮酒吸烟而导致贲门轻度撕裂,用普通药物调理后便可恢复,于是又将老人转诊回社区,要求社区医院为老人定期检查治疗。强勇说:“现如今,基层医院与三级医院的互动让患者就诊更加通畅而高效,又有三级医院做技术支撑,社区医院接诊会‘心里有底’,百姓到社区医院看病也能更放心。”
政策:全门诊预约、分时段诊疗、预约优先
今年本市各级医疗机构将进一步深化预约诊疗服务,打造“全门诊预约、分时段诊疗、预约优先”模式。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将与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对口支援关系医院建立转诊预约制度,通过市区两级卫生专网,优先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工作站开放专家门诊预约号源。患者通过社区、乡镇卫生院、对口支援医院方式进行转诊预约的,享受优先预约、3日内安排就诊。
6. 标题:华为远程医疗解决方案助力提升医疗信息化水平
来源:西陆网?2014年03月10日
链接:
http://shizheng.xilu.com/20140310/1000150001161714.html
主要内容
随着世界各国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资源匮乏和分布不均的状况却日益凸显,大量优秀的医疗人才以及高、精、尖的医疗设备都集中在城市中的大医院,导致偏远地区的居民很难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医疗机构之间的业务协同不畅、突发情况下的医疗救援效率较低以及医疗机构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途径较少等问题,是当前各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所不容忽视的。如何充分发挥大医院的骨干作用,尤其在危重急症、疑难病症的诊疗和医学教育以及科研、指导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等方面的骨干作用,成为当前医疗卫生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远程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破解这一行业难题提供了新思路。作为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远程医疗技术将大医院的人力、技术、经验等方面的优势辐射到边远地区,在缓解上述医疗行业中的问题上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也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扶持。
远程医疗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同医疗技术相结合,旨在提高诊断与医疗水平、降低医疗开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保健需求的一项全新的医疗服务。目前,远程医疗技术已经从最初的电视监护、电话远程诊断发展到利用高速网络进行数字、图像、语音的综合传输,并且实现了实时的语音和高清晰图像的交流,为现代医学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华为远程医疗解决方案
华为远程医疗解决方案,整合先进的视讯技术和医疗专业需求,以大中医院为核心,连接基层医院、医疗教学机构等,实现远程医学活动,实现稀缺专家资源的共享,有效加强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医学教育和疑难重症救治水平,缓解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其主要包含远程会诊、远程医学教育及医护协作。
远程会诊
华为远程医疗系统以其独有的双流高清晰高帧率功能和支持跟所有医疗仪器和医疗信息系统无损对接,实现了把病人的实时动态检查输入(如心电图,B超,窥镜),以及已有的静态数据(如HIS/PACS,包括电子病历和CT等影像)实时高清完整的发送到远端会诊指导专家手中。本地医生通过华为远程医疗系统能够与远程专家们进行高清流畅地交流,同时远程专家能清晰观察病人的气色,形态等外观的状态,如是否打喷嚏,受伤部位是否发炎等,对于远程专家来说相当于直接面对面的给病人看病,如同亲临病人所在现场一般,实现极好的会诊和指导效果。这使专家们足不出院就能通过视频通讯技术参与更多的远程会诊,在患者与医生远隔千里的情况下,也能取得亲临现场的诊疗指导效果。
并且,华为与业界主流医疗器械厂家、主流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厂家均有深度合作,能够与医院现有高清内镜、DR,CT,MR,DSA及信息管理系统无缝对接,方便为远程诊疗提供病人关键信息。通过医疗数据采集器,在病人接入点统一汇聚病人所有医疗数据,把多路输入医疗数据组合为多画面或者单画面进行输出,便捷共享给各与会会诊专家。
专家远程会诊
远程医学教育
对于一些比较成熟的手术,可以通过华为远程医疗系统进行远程手术的示教和远程观摩应用,手术室和参加远程示教培训的会场之间建立双流高清视频会议,手术的全程就能完整的传送到各与会会场,另外非手术室内的其他会场可以由一个医生导师或者专家对整个手术过程进行讲述,包括相关理论知识结合和手术关键注意点点评等,使参与受教的学生更有效的接收培训信息。另外培训主讲人还能根据讲解需要,控制传送过来的现场病人相关数据的切换和显示,从而取得高质量的培训效果。
此外,医疗教学场景可以利用多媒体录播系统,对会诊过程、手术过程等进行录制,生成相应的会诊和手术记录,以备日后查询,并且作为医疗教学的素材,在医疗培训中通过媒体播放器点播录制内容,起到教学的作用。
远程手术示教
医护协作
如何让各科室之间能够进行方便快捷的交流与协作?如何让移动办公进入到医院,实现随时随地高效率办公?如何让医护人员在智真会议室、高清会议室、自己的办公位置或在旅途中都可以方便的入会,不错过任何一个重要的会议?华为远程医疗解决方案给出了答案,其通过融合会议的方式实现了医护人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办公室、家中、移动)都能方便高效地进行高清、标清等会议沟通和业务协作从而达到医护协作效率的提升。这使得医护人员在开展简单的视频会诊讨论时,不必经常来回奔波于不同的科室,同时各科室医护人员有任何疑虑、问题都可以即时在线咨询上级专家,极大提升了医护协作效率。
华为远程医疗能给您带来什么价值
使患者能够避免因医疗资源不均衡而导致的就医不便,可以享有更便捷、更优质的诊疗服务,促进了对自身疾病的及时确诊、及早治疗,同时减少误诊、漏诊等问题,更好地保障自身健康。
.
7. 标题:智慧医疗-云计算的发展下你的效率在哪
来源:安防知识网·2014年03月10日
链接:
http://info.secu.hc360.com/2014/03/101815769069.shtml
主要内容
目前,智慧医疗在国内发展迅速,在不少二甲及以上医院都可找到一些支撑医疗智能运营平台、远程会诊系统等智慧医疗设备的身影。而从智慧医疗参与者来看,其中不乏lntel、IBM、思科等国际巨头,而以华为、神州数码、东软为代表的以及三大运营商为主力阵容的土豪自然也不远错过这杯羹。但总体来说,市场还处于成长阶段,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百花齐放状态。
究其原因,除了医疗改革的刚性需求外,也离不开云计算与物联网、大数据等源动力。这些新技术将直驱动医院云平台建设、无线网络规划、移动医疗终端等新应用落地。
向智慧医疗要效率
医护人员是需要在不同病房及楼层间移动办公的特殊工作群体,而现阶段,我国很多医院信息化设备较为落后,系统不稳定,导致故障排查困难,维修周期长,直接影响医护工作效率。而如何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已成为医疗行业共同面对的挑战。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稳步推进,医疗信息化在推动医疗资源共享和重大疾病防治方面所发挥的作用逐渐加大。云计算、移动应用、社交网络媒体等新兴技术开始应用到医疗卫生信息服务业务中,其中移动医疗正进入高速成长阶段。
基于“云”的移动信息化
针对当前我国医院信息化的现状,一些企业开始有针对性对推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比如我们公司携手国际领先的芯片制造商英特尔公司,利用双方在产品及芯片上的一贯技术优势,帮助医院增强信息安全性、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医护效率,同时通过建立一种现代的终端用户计算架构,全面简化桌面管理和移动医疗应用。帮助用户和IT运维人员从多年来依赖复杂的、以设备为中心的应用模式中摆脱出来,为医疗行业交付以使用为中心的移动信息化体验。
桌面云整体解决方案及医用瘦客户机、智慧平板,支持医疗行业用户更顺畅、更便捷、更快速的接入医院数据中心,享受更优质的移动信息化服务。目前,医院桌面云整体方案已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常熟市第二医院等多家综合医院进行了应用部署。
云计算开辟捷径
云计算应用于智慧医疗是推动医疗信息化的捷径,而云计算终端无疑是医疗云落地的关键设备。
医院桌面云整体解决方案为各大医院科室医生、护士工作站,以及门诊大楼自助设备提供了稳定的系统、丰富的外设接口等管理优点;移动设备满足了医院无线通讯通畅、数据安全、故障率低、续航时间可靠的管理要求,为医院手术室、ICU特护病房及视频工作站管理提供了系统稳定、静音低尘、便于管理的整体性能,实现了医护的高效、移动化办公。
在十二五医改的大环境中,为更好的促进医疗行业信息化发展,本土企业在自主研发积累的基础上,或将加大与国际公司以及三大运营商合作,不断为医疗行业提供更多融合创新的技术及从前端到后台的定制化软硬件整体解决方案,推动医疗信息化和产业链健康发展。
8. 标题:中医科学院王映辉:中医云医疗大有可为
来源:ZDnet?2014年3月10日
链接:
http://storage.chinabyte.com/485/12880485.shtml
主要内容
引用乔布斯的话说“个人电脑简单化了,今后他将仅是一部机器,云服务将成为数字生活的核心”而在这层核心中绝对离不开医疗这个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尤其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王映辉看来,中医云医疗将会大有可为。
这几年云计算大数据的火热自不必说,但具体应用在医疗领域的研究仍处于探索中。2014财年,美国政府就如何充分利用生物医学大数据,启动Bigdatatoknowledge计划,这是继2012年美国国家大数据计划实施后新一轮面向生物大数据的基础研究计划。
就如专家所说,生物大数据是国家战略资源,对生物大数据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上升为国家意志。在两会期间就有人大代表就医疗服务信息化提出五点建议,其中就包括建立国家级医疗健康数据中心和区域级医疗健康云服务平台。
在此背景下,细分到中医医疗的大数据、云服务似乎更有些特殊优势,正如王映辉院长所说,中医学的最高境界是上工不治己病治未病,也就是说医生不治疗已经生的病而要在生病前进行预防。这正贴合了中医临床大数据的诉求,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病症,在生病前将其扼杀。
正如上图所示,中医学区别于西医学,每一个概念都是对人体运动状态和状态改变方式的高度抽象、概括和描述,均具有整体、动态和个性化的特征,而带来治理病症时需要“三因治疗”,也就是因人、因时、因地治疗,辨证论治。
也造就了中医大数据具有多维动态的特点,多维体现了“症-病-证-治-方-药”等要素的之间存在的复杂关系,而分析这些临床要素的关系,是获取中医经验知识的有效途径。而当这一切都实现了大数据的应用,病人也将不需要更多的外在条件,凭借个人的能力就可以发现自己的病症进行治疗。
王映辉校长同时分享了中国中医科学院所构建国家中医临床数据中心的经验,通过构建的中医健康云,可造福四类群体:
病人:预约挂号、支付、诊前准备(病情资料汇总)、检查结果回报、病历资料查阅、随访、获得健康教育信息;
医生:诊前病情预习、诊疗方案拟定、云端病历、综合分析、经验借鉴、普及传播;
医院:免机房、免病案库房、免纠纷;
卫生管理部门:全面健康档案信息化、病历档案集中管理、疾病监控分析预测。
如此一来,既可顺应医改需求,也实现了医患互动信息共享的高级服务目标。
9. 标题:利用云计算提供实时健康数据服务
来源:亿康网?2014年3月13日
链接:
http://cio.zdnet.com.cn/cio/2014/0313/3014109.shtml
主要内容
“利用云健康技术为用户提供实时的健康服务—实时采集人体数据,进而帮助人们做好疾病治疗、疾病诊断等健康管理工作。”这就是亢瑞卿的梦想,让健康数据无处不在,让亿万人民健康起来。
计步器、运动手环、智能鞋、血压计、健康秤、立体诊室、移动病房……未来的健康管理,都在“云”上。2014年,亿康将更关注云健康服务,利用云健康技术,结合亿康多年来的健康数据进行大数据整合营销,利用可穿戴设备和云健康产品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的健康服务。
亢瑞卿和他的亿康网,自2006年创办以来,专注于体检预约服务,在健康服务领域已小有名气。在带领企业壮大的过程中,亢瑞卿接触到了云健康技术。
用云健康技术平台升级健康服务
云健康技术可以通过实时采集人体数据,帮助人们做好疾病治疗、疾病诊断等健康管理工作。云健康,指通过云计算、云存储、云服务、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通过各医疗机构合作,为用户提供健康管理、疾病治疗、疾病诊断、人体功能数据采集等服务,可把人体和健康有关的信息都会以数据的形式记录下来,帮助用户进行健康管理,并便于医生发现问题。
未来云健康的实现与普及,将大大提高诊断效率与治疗水平,为人类健康注入更多有利因素。
医疗界曾用“井喷”来描述中国慢性病防控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慢性病防治占我国医疗费用的80%,现有慢性病确诊患者2.6亿人,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在今后10年中,我国因心脏病、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疾病导致的过早死亡将产生558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而单纯体检对慢性病的防治呈明显滞后性,“云健康”的出现恰当地弥补了这一空白,在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患者管理三个方面,有着重要的服务效用。在云健康平台中,用户通过云应用和云存储可随时获得自己及家人的健康数据,随时进行健康评估,随时随地对健康进行真正的“管理”。
亢瑞卿被这个理论迷住了,他决定把企业带到这条道路上。亿康网可推进的医疗物联网、数字医院、智慧医疗、电子健康档案、健康指导等都是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3年,亢瑞卿投入300万资金,组织了三十多个人建立云健康技术平台。他利用全国500多个合作商家的资源,和兄弟公司的软件技术进一步完善建立云健康的想法。
“体检一年我们只能做一次,最多两次。它的健康数据是滞后的,一两天后,人的健康状况就发生变化了。如果有了可穿戴医疗设备,云健康平台就能随时帮大家记录血压、脉搏等健康数据,引导用户对生活习惯做出相应的调整。”亢瑞卿表示,“利用可穿戴设备和云健康产品为用户提供实时的服务,让健康数据就像水和空气一样无处不在,这是未来的趋势。”
体检与网络结合诞生亿康
亢瑞卿绝对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
在亢瑞卿在沈阳东北大学读大三的时候,和校外的一个私企老板,合作创办了一个网站,叫网上三好街。在当时整个互联网还不明朗的情况下,做网站是一件很新鲜的事。这一段的经历,显露出了亢瑞卿“爱折腾”的个性,IT梦想也从此深深的植入到了亢瑞卿的脑海。
2000年,22岁的亢瑞卿大学毕业,并顺利获得国有钢铁厂的正式编制。按部就班的生活没有持续太长时间,不安分的亢瑞卿想到了辞职创业。
如果此时做辞职创业SWOT分析的话,亢瑞卿的情况是这样的:竞争优势—大三时创过业,有一定经验;竞争劣势—再度创业项目不明朗,同时也缺乏资本;机会—互联网大潮来了,不明朗但是有前景;威胁—铁饭碗没了,生活漂泊不定。最终,亢瑞卿放弃了钢铁厂的正式编制,和同学一起,揣着1800元钱,去了北京。
和许多北漂族一样,亢瑞卿开始了初到北京的“必经阶段”,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地下二层住了大半年。先后就职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ZD集团下属当SP杂志记者,2004年还创办了一家软件公司。
2005年,一次偶然的生活经历给亢瑞卿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亢瑞卿带着外地亲戚到协和医院看病。从下午三点一直排队到第二天早上九点,好不容易挂到了专家号。进去一看,诊室内一排全是助手。实习生头也没抬,连开了12张化验单。排队、缴费、化验、挂号……两周以后,化验结果终于出来了。主任医师却在简单询问病情之后说:“没事,吃个止疼片就行!以后像这种情况,不用来看病,直接体检就行”。话音刚落,亢瑞卿和他的亲戚面面相觑。从那时起,“体检”两个字深深刻入他的脑海。
亢瑞卿开始了没日没夜的泡网吧生涯,搜索关于体检的各种相关知识和数据。查资料、做研究、比数据、看趋势,看不懂国外资料就用翻译软件、饿了就吃泡面。最后,他得出个结论:做体检服务,这部分市场足够大。
2006年,在北京的一个小网吧里,亢瑞卿创立了体检中心的第三方的预约机构——亿康网。
个性化、云管理、产业链进击路上的亿康
仅仅用了两三年时间,亿康网迅速在行业里名声鹊起,帮老百姓用最优惠的价格找到最适合的医疗产品,完成体检预约、寻医、挂号及病后康复等一系列健康管理服务。
2013年,亿康网与慈铭体检、爱康国宾、九华体检、美年体检等全国业界绝大多数的体检中心建立深入的合作关系,上千款健康服务产品,覆盖全国585个城市,注册会员达到100多万人。在亢瑞卿看来,征程才刚刚开始,2014年将是亿康腾飞的一年。
亢瑞卿认为,“现在的体检行业太工业化了,为了降低运营成本,抹杀了健康的个性化。企业单位无论大小,一般只用2-3款体检套餐给全公司的人,这个其实是滑稽错误的,人的健康是千差万别的,个性化的健康解决方案才能真正实现对人的健康关怀。”
“体检只是稍微地了解了这个人的健康状况,体检完之后的健康管理,干预,一些列服务才有实际意义。单就体检本身来说意义根本不大,需要后续的一系列可操作的、实用的健康服务和产品来支撑。”
从上述角度出发,亿康将着力关注云健康服务,利用云健康技术平台,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的健康服务,让人的健康数据随时为用户和医生所了解。
“现在的健康管理概念还很虚,利用互联网平台整合各种医疗资源,建立完整的健康产业链才有实际的意义,市场太大了,谁也不可能都通吃。”
从目前情况来看,国人对于健康的需求无论从需求的水平和质量上,还是丰富程度上都超过任何以往的任何时期。亿康的梦想就是让天下人都能健健康康地生活,让国人都能够享受到民族复兴的红利与成果,让国人的健康水平都能提高,让健康服务无处不在。
“尽管亿康还很渺小,但作为这个领域的一份子,亿康始终在坚持着使命和梦想。不管梦想是多么遥远,但至少亿康努力一步,就会接近梦想一步。”亢瑞卿和他的团队在努力。
10. 标题:中国云宣网打破网购僵局启动健康类电商平台
来源:云宣网?2014年03月10日
链接:
http://soft.chinabyte.com/479/12880979.shtml
主要内容
如今,电子商务平台可谓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词;各类大小平台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了。其中有综合类的;有商超类的;也有百货专柜式的;还有专业做数码电器、做特卖、做化妆品的……可谓是种类繁多。但是纵观这么多的电子商务平台,不少消费者却发现:为什么独独没有一家专业做健康类的电商平台?
不过令人惊喜的是,如今这一空白终于也被打破了!国内率先聚焦健康生活领域的大型电子商务平台——中国云宣网已正式对外启动。
可是也有不少人立刻提出了各种质疑之声:这个平台能在电商平台浪潮中异军独起,受到大众的欢迎吗?它有什么特别优势能与其他平台竞争呢?它作为健康类平台,真的能大量提供健康类产品吗?现在的健康产品都价格超高,这个平台上的东西是不是也很贵?面对这么多质疑,中国云宣网不但没被打击倒,反迎来了订单猛涨,这是为什么呢?
国家号召发展健康产业
中国云宣网应运而生
2013年8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对中国健康服务业做了新的研究部署,将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
随后,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发展健康服务业,大力提倡健康体检、咨询等健康服务。
中国云宣网算是率先响应政府号召,将健康惠民落到实处的电商平台。对于部分消费者的质疑,中国云宣网领导团队则表现得信心满满。他们认为,中国云宣网是目前国内率先聚焦健康生活领域的大型电子商务平台,“我们不仅通过专业采购团队精挑细选安心、优质、平价的健康产品;还将为会员提供贴心的云健康管家式服务;同时还计划与全国各地的生活商家达成联盟,让所有的会员在家就能专享到更健康、更便捷的生活服务。”
当被问到该平台与其他平台有没有大的优势和区别时,孙总强调说,中国云宣网不仅仅是一个单一地满足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线上网站,它更是一个线上线下;专家和消费者面对面;健康优质产品直送至家门口的健康生活管家。
独建健康管家团队服务会员
消费者大赞
那中国云宣网打算如何做好健康生活管家这个角色呢?目前,许多电子商务平台都是通过技术部门、客服部门等来服务线上的消费者。它难道也是通过这些部门来扮演管家?
“我们还拥有一支由营养博士带领医生、药师、国际高级营养师、健康管理师、营养配餐师等组成的健康管家团队,将亲自为消费者提供专业的云健康检测、营养配餐和健康指导服务,这是其他平台目前都无法提供。”孙总说道。
这一创新举措完全出乎记者的意料之外。随机采访了多位消费者,他们在表示惊讶和新奇的同时,更是对中国云宣网这种敢于创新、敢于为消费者考虑的做法表示要赞一个。
广布健康生活馆
解决会员网购难题
不过也有消费者马上提出了新的问题:虽然现在网购已经很普遍了,但是毕竟图片与实物之间还是有差距的,尤其是健康产品光看图片是体验不到的,中国云宣网能解决这个问题吗?针对这个难题,中国云宣网总经理孙总透露说他们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
“我们在全国各地都开始部署云宣网健康生活馆,目的就是让大家在任何一家馆内都可以零距离地接触到中国云宣网平台上售卖的健康产品。这样,大家在线下挑选好自己需要的商品,然后再到平台上买就可以更放心了、更快了。”
据了解,中国云宣对所提供的产品都进行多渠道严苛把关,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确保提供给会员和经销商的每一件产品都是安全健康的平价产品。产品类型涉及到沙棘系列保健品、国际专利卫生巾舒姗娜、有机米和油、台湾进口酵素、有机洗涤产品、服饰等众多领域。
食品安全,已成为中国人关心的头等大事。很多消费者不怕花钱,就怕花钱却买不到安全、健康、优质的好产品。“在中国云宣网买,我很放心,而且东西又好又不贵。我现在一用完了,就会马上上网买一批。”中国云宣网的会员王女士告诉记者,她已经在该网站上购买过三次了,使用过后对该平台上的产品更加信赖。